AI导读:

宏海科技IPO受市场关注,因过度依赖大客户美的集团、出海战略短期难言成功以及新增产能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备受质疑。公司需应对大客户采购波动、泰国子公司经营不确定性及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


IPO审核近期节奏放缓,连续两周均只有1家企业上会。上周,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年内上会企业总数增至55家,其中49家顺利过会,过会率攀升至89.09%。

本周,武汉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海科技”)将于11月29日上会,目标登陆北交所。■本报记者林珂

A

大客户依赖风险凸显

宏海科技因对大客户美的集团的过度依赖而备受市场关注。尽管绑定大客户有助于企业成长,但稳定性至关重要。大客户采购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显著。

招股书显示,宏海科技主营业务涵盖空调结构件、热交换器、显示类结构件等家用电器配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8亿元、2.53亿元、3.5亿元、2.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62.63万元、2665.62万元、4871.99万元、4524.24万元。

业绩的增长与大客户美的集团的持续高增长紧密相关。美的集团长期占据宏海科技第一大客户位置。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宏海科技向美的集团销售金额分别占当期销售总额的65.37%、70.92%、69.76%、74.86%,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1.81%、50.16%、46.53%、49.29%。

宏海科技承认,若美的集团因自身原因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生产计划缩减,可能会减少公司业务订单量甚至终止合作,对公司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B

出海战略面临挑战

在家电行业积极出海的大背景下,宏海科技也跟随下游客户布局海外市场,但出海战略尚未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招股书显示,宏海科技于2020年11月和2022年3月在泰国成立泰国冠鸿和泰国宏海。泰国冠鸿自2022年初开始生产,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80.24万元、5623.45万元、4769.93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355.64万元、992.13万元、70.04万元。泰国宏海尚未开始生产经营,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

宏海科技出海战略的成功取决于泰国子公司经营能否好转及境外业务受当地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公司指出,泰国子公司投入大,但销售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低,尚未盈利。若未能成功开拓当地市场,将对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引发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此外,境外业务需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变化、政治经济环境动荡均可能对境外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在经营层面,除出海战略外,守住国内业务基本盘对宏海科技同样关键。分析指出,若公司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产品在供应商体系中被替代的风险,进而影响经营业绩。

C

新增产能面临不确定性

宏海科技本次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用于热交换器及数控钣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家用电力器具配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市场对此质疑不断,特别是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募投资金去向备受关注。

宏海科技表示,募投项目投产后将扩大产能,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但公司也提出,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拓展进度不及产能扩张规模或对市场趋势把握出现偏差,将导致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从产能利用率角度看,宏海科技现有产能并未满产,产能闲置问题依旧存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空调结构件国内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4.53%、98.69%、79.25%、82.49%;显示类结构件国内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3.31%、45.29%、54.11%、63.54%;热交换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3.82%、66.12%、74.30%。主要产线产能存在较大闲置。

此外,募投项目还面临新增折旧摊销金额及公司财务指标下降等问题。宏海科技表示,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规模将增加。募投项目投资完成后,预计每年新增折旧摊销金额合计为1289.28万元。短期内,公司净利润增长仍依赖现有业务,净利润增长幅度可能低于总股本、净资产增长幅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在短期内将存在下降风险。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