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张忆东演讲指出,全球旧秩序加速崩塌,中国资产中长期价值重估已拉开序幕,核心驱动力在于内需扩张、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建议投资者短期积极防御,中期战略看多,关注黄金、军工等战略性避险资产。

  演讲伊始,张忆东便对分享的主题“革新巳火,逐浪前行”展开阐释。革新,代表着伟大的变革;新,则意味着新秩序、新科技以及新消费的崛起。巳字,作为动词意为行动,作为名词则为蛇,恰逢蛇年,预示着革新行情将如火如荼。他进一步指出,新秩序的建立、新科技的落地以及新消费的蓬勃发展,都将在2025年加速显现。而“逐浪前行”则象征着资本市场前途光明,但需时刻准备应对不确定性。这一标题不仅紧扣时代脉搏,也明确了演讲的核心——在变革中捕捉结构性机遇。

  张忆东强调,“旧秩序的加速落幕”与“新秩序的悄然兴起”共同勾勒出现今投资环境的底色。他深入剖析了海外风险、中国内因驱动的潜力以及中短期投资策略,为听众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资本市场蓝图。

  全球旧秩序瓦解:从“雷暴天气”到信仰危机

  张忆东以“夏季的雷暴天气”比喻海外风险,指出短期内全球市场仍将面临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大大超出预期,不仅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更撼动了市场对美国资产及国际规则的长期信仰。旧秩序的加速退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美国经济角度看,政府债务率高达122%,37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负担超过1万亿美元。张忆东认为,特朗普急于推动美联储降息,旨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而关税政策则显得颇为陈旧。他警告称,贸易摩擦没有赢家,美国经济乃至全球增长都将受到拖累。

  美股市场同样面临风险。张忆东表示,虽然长期看好美股,但2025年美股很可能遭遇典型的熊市。当前标普500的风险溢价处于负值区间,而中国A股与港股的风险溢价则持续维持在历史高位。随着旧秩序瓦解,中美股市风险溢价的收敛将成为必然。

  张忆东预测,只有当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三季度通胀压力加剧、衰退风险上升时,美国当局才可能真正诚意地谈判。若三季度贸易摩擦僵局未解,美股或将进一步走弱,而这一弱点可能为关税问题带来转机。

  中国资产重估:内因驱动与新秩序红利

  张忆东指出,新秩序下,中国作为“全球治理受益者”具有独特地位。中国资产的中长期价值重估已经启动,核心动力源于内需扩张、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

  中国制造业优势与AI等新科技的深度融合,标志着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开始。张忆东认为,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了新一代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平台。

  张忆东还提到,“稳股市”政策旨在优化资源配置,而A股分红远超融资的趋势,正使其成为价值投资与财富配置的优选。

  针对内需潜力,张忆东提出了“三大刺激”方向——育幼、社保与养老。他强调,这不是传统基建或撒钱式刺激,而是通过“中央扩表”激活150万亿元居民储蓄,进而使中国内需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这一过程中,新消费领域将迎来广阔前景。

  张忆东还重点提及了香港市场的角色转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港股从“外资主导的离岸市场”转变为“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香港在科技与新消费领域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投资策略:积极防御与战略布局

  张忆东为投资者提出了“短期积极防御、中期战略看多”的行动框架。他提醒,在贸易摩擦实质性解决前,需应对震荡格局,即指数箱体震荡,结构性行情此起彼伏。

  在短期防御方面,张忆东建议采取逆向思维与风险管控措施。面对外部冲击,投资者需具备逆向思维制定交易策略,避免过度乐观或恐慌。他建议,反弹后应侧重防御,同时关注黄金、军工等战略性避险资产,以应对旧秩序瓦解期的动荡。

  从中期布局来看,科技主线与消费机遇并存。张忆东指出,科技领域是战略性主线,但需精选性价比高的核心资产。新消费虽为长期趋势,但短期内需警惕过度反应的资产,可待风险释放后逢低布局。他强调,以“怜悯”之心买入,可能比现在抢购更具胜算。

  结语:在变革中锚定长期价值

  张忆东的演讲以理性视角穿透迷雾,既揭示了全球旧秩序崩塌的必然性,也为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注入了信心。他提醒投资者,资本市场前途光明,但需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无论是科技创新的浪潮还是内需市场的觉醒,中国正以“双循环”与“新质生产力”重塑增长逻辑。

  面对短期波动,唯有坚守战略定力,才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正如张忆东所言:“国际新秩序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资产大有可为,正处于重估的起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