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投资人峰会聚焦“投资·可为”,大咖共议市场机遇
AI导读:
202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杨东、张忆东等投资大咖齐聚,探讨股市热点、科技创新及中国资产韧性等话题,为投资者厘清“可为”与“边界”,洞察投资机遇。
价值投资如何拥抱市场的风云变幻?
4月28日,兴证全球基金携手财联社、腾讯新闻主办的202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峰会以“投资·可为”为主题,杨东、张忆东、杜昌勇、谢治宇等投资大咖齐聚峰会,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探讨在股市热点中,如何把握投资机遇。
过去一年,Deepseek颠覆了大模型的传统逻辑,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会持续成长出类似于美国M7这样大型领袖级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持续增长,引领中国科技创新革命,实现中国科技强国梦想。
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科技如此,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同样如此。比如,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逆全球化为投资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的政策纵深空间决定了我们应对冲击的韧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寻求有为?
今年是中国投资人峰会举办的第15年,上海场率先开场,投资大咖们继续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验、投资智慧,以及看好中国的资产的理由。在峰会线上,投资大咖们更是金句频现。
如何看待周期趋势?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表示,股市投资把握周期很重要,就是你对整个周期的感知,也可以说是一种态势感知能力;睿郡资产执行董事杜昌勇说,预测未来固然危险,但不恰当追逐趋势同样危险。
如何看待技术发展?兴证全球基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锦泉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会持续成长出类似于美国M7的科技领袖企业,好公司不论顺境逆境都能持续成长。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则直言:技术裂变,将颠覆传统估值锚点。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谢治宇则引导与会者思考,技术浪潮会把企业的未来带向哪里?
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的韧性?张忆东说,短期“螺蛳壳里做道场”,中期坚定看多。新秩序正在悄然拉开帷幕,而中国是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受益者。内因才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重估的核心变量,中国资产中长期大有可为,只是短期会遭受外因扰动。
两场主题演讲,三场圆桌论坛,近20名投资人、学界专家共同为投资者厘清“可为”与“边界”,洞察“新经济”与“旧引擎”的投资机遇。
陈锦泉表示,始于2011年的中国投资人峰会,已坚持了十五年。往届峰会主题都随着经济和市场情形变迁,从“未来”到“变局”;从“韧性”到“潜能”。他认为,从中长期的基本面来看,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估值相对低,分红率相对高,慢牛由竞争力强的公司驱动。
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看来,站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节点,2025中国投资人峰会以“可为”为主题,既是对世界大格局变化的理性认知,也是对未来穿越周期的自信研判。
张忆东带来《革新巳火,逐浪前行》主题分享,围绕关税摩擦,从关税政策预判、世界秩序重建及投资建议三个维度详细研判。张忆东表示,贸易摩擦很难快速达成协议,新秩序正在拉开帷幕,中国是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受益者,中国资产中长期大有可为。
谢治宇以“可为之年”为题,分享当下权益市场观点。谢治宇认为,政策定力带来显著优势,科技的创新“卡脖子”领域近年突破显著。在权益市场的机会上,有两股力量重要:一股是以科技为代表的力量,二是红利类资产。
圆桌论坛一围绕“资本市场变局”,共同探讨市场长期叙事与中级趋势。圆桌论坛二探讨主动管理的价值与指数化投资的趋势。圆桌论坛三畅谈多资产配置,洞察财富增长的本质。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