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年报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推动产业链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应用场景广泛落地,赋能千行百业。多家上市公司通过AI技术优化生产经营,开拓新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AI技术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通用大模型到智能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2024年年报显示,人工智能产业链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应用场景持续落地,赋能千行百业,为上市公司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基础,正深刻影响着传统及新兴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经营,或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业绩显著提升。

AI技术推动行业变革

在视源股份“未来一节课”体验区,记者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如何辅助自动生成课件、教案,智能反馈课堂情况,以及智能分析学生学情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产品。2024年,视源股份总收入同比提升11.05%,公司围绕视觉、听觉、触觉及数据四大方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进行技术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办公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智能控制部件和智能终端及应用上的业绩增长。

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副总裁魏振水指出,数智化赋能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对重构新型教学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希沃品牌将致力于数智化教育使命,深入校园,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智化技术,助力消除教育行业的数字鸿沟。

不仅在教育行业,消费、能源、交通、家居家电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也在年报中提到了人工智能对企业业务的赋能作用。特别是在消费电子行业,AI应用已成为拉动智能硬件增长的重要引擎。

歌尔股份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消费电子行业逐步进入后移动时代,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成长速度放缓,而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联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认为,AI技术为制造业带来了智能化生产、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机遇。在生产方面,AI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力成本;在产品创新方面,通过AI技术可优化产品设计、功能;在市场拓展方面,可借助AI技术分析消费者需求,开拓新市场。

产业链企业受益显著

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推广,带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等上下游产业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光模块业务为例,多家光模块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提升。

中际旭创2024年共实现总营业收入238.62亿元,同比增长122.64%;归母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增长137.93%。新易盛2024年实现总营业收入86.47亿元,同比增长179.15%;实现归母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增长312.26%。华工科技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加23.75%,推动了企业整体业绩的增长。

多家公司表示,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产品逐渐进入量产交付期,推动了企业业绩的增长。未来,这些公司还将加速光、1.6T光模块等行业前沿领域的研究及商用。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表示:“Deepseek的出现使国内AI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此前,OpenAI等大模型对算力要求极高,企业使用成本高昂。而DeepSeek降低了硬件使用需求,使更多企业有机会部署小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设施。公司正积极布局下一代超高速光模块的研发和生产,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项目建设。”

网络安全企业也在积极研发配套的安全防护产品,以支持AI的安全高效发展。亚信安全表示,2024年公司全面拥抱AI,通过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控股亚信科技,并借助其数智化全栈能力,在大模型交付、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等新兴业务领域,深度融合AI+前沿新技术,在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的发展过程。展望未来,多家上市企业表示将继续在行业大模型、智能体等垂类场景持续发力,加大研发投入。

金域医学表示,围绕AI辅助诊断,目前细胞病理AI、免疫荧光AI、电泳AI、血液流式AI和微生物AI已分别落地应用。后续,将围绕大模型能力开发自动生成诊断报告的智能体,例如肿瘤分子病理报告单智能体,将能实现分子病理报告单的自动生成,使诊疗效率提升70%。

远东股份表示,2025年将继续聚焦智能缆网、智能电池/储能、智慧机场三大主业,积极拥抱AI与数智化浪潮,在新能源、大数据、算力、云计算、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行业专家指出,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主线。未来,智能终端、无人机、智能车、人形机器人等将成为具有自主能力的实体。这意味着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将持续重塑企业经营乃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