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热度攀升,产业链企业加速技术创新
AI导读:
5月7日开盘,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热度攀升,标志着其正从“验证”迈向“实际应用”。产业链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外骨骼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前景广阔。
5月7日开盘,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消息面上,“五一”假期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等多个景区引入相关外骨骼设备,备受游客欢迎。市场认为,这标志着外骨骼机器人正从“验证”阶段迈向“实际应用”。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赛道的关键一环,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兼具“消费潜力大”与“技术复用性强”的双重优势。相比人形机器人,其落地难度更小、技术门槛更低,产业推进迅速,目标客群精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结构,集动力控制、传感、信息、移动计算于一体,能辅助或增强使用者的肢体动作。以泰山景区的“智能登山杖”为例,该设备不仅能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还具备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功能,成为景区科技服务的新亮点。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指出,外骨骼机器人已从早期的无源型产品迭代为融合高密度传感器矩阵与自适应算法的有源型产品。后者能实时感知人体运动意图,实现精准助力,正成为市场主流。
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表示,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其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可共享丰富的产业供应资源。凭借其轻量化设计、精准助力特性,外骨骼机器人已突破医疗康复、军工应用边界,向工业生产、民用消费领域延伸。若出现爆款产品,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广东村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基永认为,从商业化进度看,医疗康复和工业场景将成为外骨骼机器人最早实现规模落地的两大领域。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已成为脑卒中、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工具;在工业场景中,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可大幅提升工人搬运效率,有效降低职业劳损风险。
据开源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2.2%。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向农业采摘、物流分拣、消防救援等领域拓展,还有望与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单纯机械辅助到神经协同的重大跨越。旺盛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商业化进程。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近半个月来,深交所互动易、上证e互动等平台上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提问量超50条,问题聚焦技术研发、产品商业化布局、产品生产等方面,多家上市公司亦在平台上密集回应投资者关切。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无论是假期景区的“登山外挂”,还是近期市场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关注,本质上都是产业链企业在AI、材料、传感等多个领域技术创新成果的体现。
在产品应用领域,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5月7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表示,公司智能一体化床椅产品已形成销售,外骨骼式无源可穿戴下肢助行器在医疗复健机构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在产品研发方面,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月28日表示,公司研发团队正在对单关节(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上下楼梯、行走、奔跑等不同场景调试,进一步测试算法、打磨产品。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日表示,公司已将碳纤维产品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中。
在产品布局与市场进展方面,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4月28日表示,公司重点打造的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已进入小批量阶段,预计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月22日称,公司计划今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监高承飞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虽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技术、成本、市场等多方面挑战。因此,上市企业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探索租赁、定制化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式,以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