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券商业绩分化,看好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前景
AI导读:
外资券商在华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券商凭借自身优势实现高速增长,而部分面临亏损。外资券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看好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前景,期望支持性政策带来更多机遇。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外资机构纷纷来华展业兴业,积极申请设立券商,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外资参、控股券商业绩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部分券商凭借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例如,2024年申港证券、高盛中国、瑞银证券和摩根大通中国等外资控股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显著,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也有渣打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等多家外资参股、控股券商面临亏损压力。
业绩表现分化
自2020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境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与本土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与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2024年,外资机构进一步加快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布局步伐,全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外资券商已成为我国证券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重塑的重要变量之一。
其中,申港证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16.68%;高盛中国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20%;瑞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9.62%;摩根大通中国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7.37%。这些亮眼的业绩体现了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
然而,也有多家外资参股、控股券商2024年经营面临压力,渣打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东亚前海证券、瑞信证券和星展证券等6家公司去年均处于亏损状态,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对2025年全年市场情况进行展望,外资券商普遍看好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前景。基于交易量的大幅反弹和港股市场IPO数量的回升,外资券商期望资本市场相关支持性政策的持续落实能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积极展业
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凭借其母公司的全球化资源、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以及政策开放红利,在我国证券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展业领域已从投行、跨境服务等传统优势板块,逐步延伸至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金融科技等创新领域。
在行业推动财富管理转型的背景下,多家外资参股、控股券商实现了显著突破。申港证券2024年净增客户1.47万户,高质量客户占比提升至48%;客户托管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1%。高盛中国经纪业务收入也实现稳健增长。
此外,外资券商正不断强化差异化发展战略,满足客户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推进新产品的申请和开发,构建更加综合平衡的自营交易组合,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