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热潮持续,机器人概念股震荡走强。多家企业股价飙升,人形机器人成为2025年的风口行业。然而,量产并形成商业闭环是一大挑战,行业人士对出货情况持谨慎态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专家对人形机器人领域提出挑战与看法。

人形机器人热潮持续,上游零部件厂商率先兑现行业红利。今日,机器人概念股震荡走强,拓斯达等个股涨停,五洲新春、赛福天、宝馨科技等午后涨停,多家企业股价飙升。

近日,王兴兴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演讲中透露,人形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等发展势头良好,订单激增,甚至出现了用工荒。一级市场热钱涌入,新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二级市场概念股企业股价也随之攀升,人形机器人成为2025年的风口行业。

然而,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并非易事,量产并形成商业闭环是一大挑战。客户追求投入产出比,需要的是能真正创造价值的机器人。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表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生产超过1000台,为全面量产做准备。

目前,智元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行业出货量领先。智元机器人今年出货量计划保持在数千台,营收数将保持数倍规模增长。乐聚今年则计划交付至少500台人形机器人,宇树机器人订单火爆,交货期需2个月。

截至2025年Q1,傅利叶机器人总体交付超10000台,2025年整体出货交付目标数千台,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目标交付300台。傅利叶还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同济大学及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康复医疗和产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

华为与优必选科技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创新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创新向工业、家庭等场景的效率提升和落地复制。

优必选在4月下旬签订了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涉及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C,将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环节。然而,因产能有限和需求场景难以大规模复制,多名行业人士对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出货情况仍持谨慎态度。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何斌和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教授兼博导李静均认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诸多挑战,如运动控制、泛化能力、安全性和全身运动柔性控制等,需要长期研究和突破。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