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市场爆发,MCP协议受瞩目
AI导读:
AI智能体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多家大厂宣布智能体新进展,市场关注度飙升。同时,MCP协议等技术标准化推进,助力智能体市场从概念验证转向广泛应用,引发业界关注。
财联社5月23日讯 价格曾炒至10万一码难求的AI智能体平台Manus本月宣布开放注册,本周腾讯、京东、荣耀、昆仑万维(300418.SZ)等大厂陆续宣布各自智能体新进展,智能体市场关注度再度飙升。22日上午,天工超级智能体上线后,昆仑万维因用户使用量过大发布限流通知。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最新获悉,智能体技术及应用业务需求双增长,正推动智能体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尽管业内热议SaaS是否已“过时”,但现阶段智能体尚难以取代通用软件。目前国内多家厂商支持MCP协议,但生态尚待完善。随着MCP协议等技术标准化推进,市场正逐步从“概念验证”迈向“广泛应用”。
智能体市场迎来爆发期
22日,昆仑万维发布天工超级智能体,因用户量过大导致拥堵,公司迅速采取限流措施。受此影响,昆仑万维股价涨停,AI智能体概念股亦随之异动,创意信息(300366.SZ)、彩讯股份(300634.SZ)、焦点科技(002315.SZ)、南兴股份(002757.SZ)、酷特智能(300840.SZ)等跟涨。
当前,AI智能体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指出,智能体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业务需求增长,共同推动了智能体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技术层面,吴运声透露,底层工具调用技术正快速演进,经历了从Function Calling到ReAct模式再到Code Agent的多个阶段。
腾讯方面表示,正加速智能体应用,将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升级为智能体开发平台,集成多项先进技术,目前已在多个业务中落地。本月,京东推出JoyAgent智能体2.0,内部运行智能体已超1.4万个;荣耀亦宣布将打造AI终端新范式。6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发布《智能体产业图谱》。
智能体应用方面,C端市场集中于工作效率提升工具,如低代码编程、新媒体创作等;B端则侧重企业AI数字化转型。
吴运声强调,ToB场景下,智能体作为新应用形态,具备自主规划能力,可自主调用工具,甚至协同完成复杂任务,与传统软件截然不同。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认为,通用大模型市场步入整合期,而Agentic AI正重塑企业战略。AI智能体的企业级渗透与消费级普及需跨越多重挑战。
灵犀光年联合创始人张亮表示,C端市场仍缺杀手级AI智能体,目前主要为业内人士接触。
随着智能体爆发,SaaS的未来亦受关注。钟振山认为,新的SaaS时代即将到来,智能体将更高效地调用企业内部软件。
吴运声则指出,智能体与SaaS的关键区别在于智能体的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以及融合确定性工作流与自主规划机制。
MCP协议受瞩目
目前,国内多家厂商支持MCP协议。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MCP协议,预置插件助力智能体调用工具、查询数据。昆仑万维的天工超级智能体亦接入多个MCP,用于生成多媒体内容。
阿里云、百度、字节跳动等亦推出MCP相关服务。
张亮介绍,MCP协议统一接口能力,使智能体互联互通,助力AI应用落地。
IDC认为,标准协议正重塑技术融合与产业协作,未来MCP有望重塑AI开发与应用的基础设施。
吴运声则对“MCP是拐点”的说法持保留意见,认为技术发展是多维度、多点的。
“MCP协议生态尚待完善。”张亮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