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代D类名单更新至15人,新增8名违规行为集中于IPO及非公开发行项目,揭示投行业务合规风险。2025年A股新股市场呈现速度放缓、结构优化特点。随着注册制深化与退市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正在形成,保荐机构需建立更严格标准。

保代“资格罚”的实施传递了严监管信号,对提升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执业质量,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5年5月23日,中证协官网显示,保荐代表人D类(暂停业务类)名单已更新至15人,新增8名违规行为集中于IPO及非公开发行项目,揭示了投行业务合规风险犹存,部分涉及项目甚至追溯至十年前。

其中,有保代转为一般证券业务资格后仍被列入D类名单。中证协指出,D类名单是根据《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公示最近三年内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保荐代表人名单。

以下是中证协公布的15名D类保代名单:

新增8名D类保代包括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保代吴杏辉涉及国宏工具IPO项目,国元证券保代马志涛、徐明涉及安芯电子IPO项目,财信证券保代蒋序全和广发证券保代李佳佳涉及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项目,东吴证券保代王新、张琦涉及国美通讯非公开项目,中金公司保代赵善军涉及上海思尔芯IPO项目。上述保代涉及的项目中,有的为十年前旧事,有的已撤回但仍被重罚。

例如,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的吴杏辉因国宏工具IPO项目保荐职责履行瑕疵,被上交所纪律处分。该项目已撤回,但上交所认定存在多项违规情形。中金公司保代赵善军涉及的上海思尔芯IPO项目,因发行保荐书存在虚假记载被追责,最终中金公司被罚款600万元,保代被罚款15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广发证券李佳佳与财信证券蒋序全因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项目“旧责新究”,虽已转任一般证券业务资格,但仍被处罚,体现了监管“追溯追责”的严要求。

在监管加码的背景下,2025年A股新股市场呈现“速度放缓、结构优化”的特点。德勤报告显示,2025年首季A股完成27只新股上市,融资163亿元人民币,新股数目和融资额均较2024年首季下降。创业板领先,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各有不同表现。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监管鼓励产业整合,一季度审核效率提高,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整合案例增多。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注册制深化与退市机制完善,资本市场“进退有序”生态正在形成。保荐机构需建立更严格标准,D类名单制度推动行业转型。未来,合规成本上升,投行业务集中度有望提升,全链条风控能力机构更具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热点 新股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