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人形机器人成焦点,量产拐点何时到来?
AI导读:
第五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举行,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参会者。人形机器人成为展会重头戏,但量产拐点和降低成本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资本热潮和技术革命推动行业发展,但仍面临不少门槛和挑战。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5月下旬的澳门已有夏天的迹象,接近30℃的气温叠加高照的太阳,从路氹城酒店群踏出门口的一刻,炎热伴随着蒙上眼镜的水雾扑面而来。这里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而近日,第五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落下帷幕,展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参会者,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的未来。
BEYOND科技展联合发起人卢刚在开幕式上表示:“澳门拥有世界一流的酒店、娱乐场所和餐馆,使它成为人们交流的好地方,也为探索商业机会提供了一个中立的环境。”此次展会,众多科技公司怀揣不同目标而来,展示品牌、寻找潜在客源、对接投资机构。
在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2025年,具身智能厂商无疑是此次展会的重头戏。智平方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企业展示了各自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然而,伴随资本热潮和技术革命,人形机器人行业也面临着不少门槛和挑战。
人形机器人:泡沫还是风口?
在展会上,参观者可以看到各种人形机器人的演示,如智平方机器人爱宝玩色子、松延动力的“小顽童”参加马拉松大赛等。然而,关于人形机器人是否为泡沫的讨论也从未停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均对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
尽管如此,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热度持续攀升。投中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数达到102起,远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超过20起。
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表示,清智资本投早投原创,基本投在种子轮和天使轮,同时会促使企业寻找落地场景。然而,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何时迎来量产拐点是厂商们回应市场期待的第一个答案。
量产拐点何时到来?
此次展会上,不少公司抛出了量产目标。然而,商业化周期长、行业烧钱、距离盈利仍遥远,是不少投资者对具身智能行业的顾虑。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表示,现在挤进这个赛道里的企业很多,从投资端口来看显得良莠不齐,加上前沿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能否盈利都难以判断,因此公司尚未出手具身智能领域。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信心。智平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彦东表示,今年是行业的爬坡阶段,落地数百台真正产生服务价值的机器人,应该是行业头部企业能做到的事情。他预计,2026年行业交付量达到上千,2027年到2028年上万。
降低成本:行业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进厂打工还是进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行业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降低成本。这包括交付成本和机器人价格两个方面。大模型的应用为交付成本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快地学会新任务,从而减少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和供应链的发展,机器人价格也有望进一步下降。珠海的一微半导体此次展出了主控芯片以及电机电控等模组,旨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玩色子的爱宝机器人拍摄:张熹珑

搭载一微半导体芯片的机器人拍摄:张熹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