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中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A股半导体板块释放积极信号,近20家上市公司发布预告,12家净利润同比增长。AI硬件迭代注入新动力,芯片、存储、封测等环节迎结构性机遇,但部分企业仍面临压力,需警惕出口风险。

  随着中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A股半导体板块正悄然释放出积极信号。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已有近20家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中报预告,12家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集中在芯片设计、封测设备、功率器件等细分领域。

  具体来看,部分子行业订单与盈利同步改善,半导体板块基本面或已迎来“结构性拐点”。例如,泰凌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9900万元,同比增长267%。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端侧AI需求趋势明确,其带来的新市场机会今年开始陆续落地,预计后续会有爆发式增长机会,且端侧AI芯片多为高端芯片,产品售价比仅做连接的传统芯片明显要高。

  无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归母净利润9000万元,同比增长104%。报告期内非交流转直流(AC-DC)电源管理芯片品类销售放量,是公司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工业设备等领域订单也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

  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动联科”)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6.04%至10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约144.46%至199.37%。

  芯动联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凭借产品性能领先、自主研发等优势,公司获得了不同领域客户的认可,继续保持业绩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按计划在上半年顺利实现交付,使得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大幅增长。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硬件的快速迭代,正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尤其在端侧AI设备渗透率提升背景下,芯片、存储、封测等环节正迎来结构性机遇。

  不过,部分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存货周转与费用率高企成为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在全球终端消费恢复节奏未稳、欧美货币政策尚存波动的背景下,A股半导体企业仍需警惕出口风险。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专家吴婉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构性增长机会虽然存在,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把握。真正实现业绩增长的公司,大多在AI芯片、电源管理、国产设备等细分领域持续投入,并已形成技术和客户壁垒。而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张、产品同质化严重,陷入库存高企、毛利承压的困境。预计随着行业进入筛选期,强者将愈强,而缺乏护城河的公司将逐步被淘汰。”

  张孝荣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终端与工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芯片需求持续增长,为半导体国产化带来了诸多契机。我国半导体行业已在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与下游拉动中实现阶段性跨越,正从“补短板”向“强链条”迈进。未来AI技术将持续助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