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回购注销,A股市场回购热情高涨。7月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金额达140.12亿元,年内合计回购金额近900亿元。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助力,民营企业获支持最多,多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提振股价与估值。

  近年来,监管层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进行回购并注销,上市公司对股票回购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7月29日,A股市场量价齐升,沪指涨0.33%,深证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6%。

  从板块上来看,光模块、医药方向领涨,CRO概念指数大涨6.37%,光模块概念指数涨5.36%,其他还有半导体、中药、水电等概念涨幅居前。传统板块相对较弱,养殖、保险银行等板块下跌。

  年内合计回购金额近900亿元

  近期在市场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继续积极参与回购,为市场提供新的增量资金来源。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7月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金额达到140.12亿元(按公告日期计算),较6月增长12.06%,已连续4个月单月回购金额超百亿元,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明显上升,年内合计回购金额达到889.93亿元。

  从单家公司来看,27家公司7月回购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美的集团、TCL科技、国泰君安(原国泰海通应为笔误,此处按正确名称修改)、宝钢股份回购金额均超5亿元。

  美的集团公告显示,公司今年以来先后发布两个回购股份方案,回购金额分别为不超过100亿元且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30亿元且不低于15亿元,用于注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按回购金额上限计算,公司最高回购金额将达到130亿元。截至最新,公司两个方案已分别回购15.1亿元、9.73亿元。

  从分行业来看,7月家用电器、基础化工、电子、医药生物四大行业上市公司回购最积极,合计回购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本月家用电器行业指数表现较弱,上市公司以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回购增持贷款助力上市公司回购

  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该政策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上市公司运用回购、增持等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取得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金额上限达到919.17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回购的贷款金额上限为595.05亿元,占比达到64.74%。牧原股份、京东方A、海尔智家等7家公司取得回购专项贷款金额上限均在10亿元以上。

  牧原股份取得贷款金额上限最高,公司3月发布公告显示,中信银行对公司股份回购专项贷款总额由人民币24亿元调整为25亿元,贷款期限由1年调整为3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5254.2万股,占总股本0.96%,成交总额为21.1亿元。

  从企业性质分布来看,取得回购专项贷款的323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达238家,占比超七成,体现了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从金额来看,也是民营企业取得的回购专项贷款金额上限最高,达379.83亿元,其次是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分别为122.52亿元、39.59亿元。

  30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均在10亿元及以上

  今年以来共有553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剔除定向回购),以预告回购金额上限计算,30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均在10亿元及以上,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回购金额上限最高,分别为130亿元、80亿元、60亿元。

  英大证券认为,股份回购多在上市公司认为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情况下推出,而股份回购方案推出的全流程对股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也为上市公司后续估值的进一步重塑和修复提供了支撑。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一大批公司的股价或将进入修复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553家公司中,有32家最新市盈率处于今年以来30%分位数(当前市盈率在历史数组中的分布点)以下。

  从业绩上来看,有7家低估值公司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快报或半年报,其中5家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也就是说估值有望进一步降低,包括宝丰能源、四川长虹、中通客车、思源电气、山金国际。

  宝丰能源此前发布回购方案公告,拟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不高于人民币20亿元,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公司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至59亿元,同比增长63.39%至78.52%。

(文章来源:数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