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聚焦资本市场生态优化,从打造回报型投资生态、涵养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及构建崇法守信市场生态三方面展开,展现资本市场在政策推动下的持续向好态势。

截至7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44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近700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北向资金上半年持仓市值增加近800亿元;第二批12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日前获批……这些A股市场数据,折射出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的新气象。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明确,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在市场人士看来,聚焦营造回报投资者的市场生态、壮大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构建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将助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打造回报型投资生态,7月29日,药明康德收涨7.72%,7月以来的涨幅已超过40%。这是A股市场打造“回报型”投资生态的又一例证。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一年多次分红渐成主流,在政策鼓励下,进一步提升分红稳定性、持续性、系统性的相关举措有望持续完善。

锚定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除分红外,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常态化,丰富产品供给等改革持续深化。截至7月29日,A股市场近700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突破1400亿元。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也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在丰富产品供给方面,《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上述举措均更加关注投资者回报,旨在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

眼下,更多基金产品与持有人利益深度绑定,第二批12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日前集体获批,将择机发行。

涵养开放包容创新生态是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动力源泉。以科创板“1+6”政策措施、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为抓手,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加快构建。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有望让全球投资者更加顺畅、更加充分地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构建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是助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的重要保障。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抓早、抓小,畅通投资者权益救济渠道等举措将助力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严重威胁市场诚信和投资者保护,却屡禁不止。对此,有必要依法从严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抓早、抓小、抓苗头同样重要。加强社会监督作为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获知违法信息的补充来源,是常态化长效化防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抓手。

还应畅通投资者权益救济渠道。积极推动“司法示范判决+平行案件多元解纷”等创新,探索推广“示范调解+”或“示范判决+”模式,发挥好行业协会等社会主体的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