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6月23日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融资余额屡创新高,沪市突破万亿。资金流向科技赛道,融资资金持续加仓高成长科技股。杠杆资金趋于理性,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未显著增长,市场估值缓慢修复,上涨行情参与资金广泛。

  6月23日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均连涨六周。伴随着市场回暖,融资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市场融资余额屡创新高。

  沪市融资余额突破万亿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7月29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达到19684.21亿元,创2015年7月3日以来新高。沪市融资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08.36亿元,为2015年7月8日以来10年新高,深市融资余额达到9612.51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本轮融资余额持续增长始于6月23日,截至最新,融资资金已连续六周净买入超百亿元,累计金额达到1674.73亿元。历史行情显示,融资资金连续六周及以上净买入的情况共出现过七次,其中前三次发生在2014年和2015年,后三次则集中在2024年“9·24”行情后。

  资金流向科技赛道

  数据宝统计,6月23日以来,融资资金净买入居前的个股集中于算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科技赛道,共有56股累计净买入超5亿元,如CPO龙头新易盛净买入41.21亿元,居于榜首,中科曙光、中际旭创亦上榜,半导体概念菲利华、澜起科技、寒武纪-U等个股上榜,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也上榜。

  本轮融资资金持续加仓的科技股普遍具备高成长特征,资金流向高度契合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主线。数据显示,近期融资资金累计净买入超5亿元的个股中,32股近五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占比超过总数的57%,其中新易盛、中控技术、迈瑞医疗等各行业龙头增长率均在20%以上。

  相比之下,2014年至2015年期间,融资资金更偏向于金融板块。如2015年2月25日~6月19日期间,中国平安获融资净买入金额达到216.84亿元,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均位于净买入金额前五。此外,2015年融资资金还具有追逐中小盘题材股风格,2月25日~6月19日期间共有80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超过25%,其中过半个股行情启动前市值不足百亿元。

  杠杆资金趋于理性

  本轮融资资金连续净买入期间,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未显著增长,6月23日以来该比例维持在2.27%及以下,低于今年以来2.33%的均值。相比之下,2014年至2015年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时期,该比例在2.5%~5%区间波动,最高超过4.5%,融资资金的市场参与程度显著高于当前,为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也就是说,相较2015年杠杆资金推动的大涨行情,目前融资资金参与交易的比例有所下降,投资者更加理性。

  从市场估值方面来看,本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期间,A股市场估值仅有小幅度提升。按整体法计算,6月23日~7月29日,全部A股滚动市盈率处于19.72倍~20.67倍之间,提升不超过5%,这与2015年的杠杆牛市形成鲜明对比,在市盈率增长最快的2015年2月25日~6月19日期间,滚动市盈率最低为18.45倍,最高达到31.91倍,提升幅度70%以上。本轮A股市场估值缓慢修复,市场健康度有提升。

  华西证券指出,当前融资余额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比例基本不变,意味着推升市场行情的资金并非来自大规模的加杠杆,暂不必将“融资余额创‘9·24’以来新高”和“市场过热”相联系。结合股票型ETF资金在6月23日以来累计净流出的情况,机构资金也并非主力,甚至有兑现倾向。这意味着本轮上涨行情参与的资金相对广泛,市场上仍有充裕的流动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