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北交所市场行情火热,北证50指数涨幅达38.72%。公募基金不断加大对北交所个股的配置,已有39家公募机构旗下基金重仓5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北交所被动指数产品规模扩容,新指数产品或带来资金增量。机构认为北交所基金配置仍有增长空间,中长期看好市场发展。

今年以来,北交所市场行情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收盘,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了38.72%,领涨市场各宽基指数。在市场行情的催化下,公募基金在不断加大对北交所个股的配置。日前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已有39家公募机构旗下基金重仓了5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持仓市值近百亿元,配置机构数量和重仓规模在最近三年内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59家公司进入前十大重仓股。据华源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交所共有59家公司进入各类基金前十大重仓名单。其中,公募基金共增持了47家公司,减持了11家公司,1家持平,12家公司在上季度位于基金重仓名单而本季度则退出。

具体个股方面,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上半年重仓的北交所市值前十大公司分别为锦波生物、同力股份等。其中,对于前五名公司的持股市值均超过4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3年,投资北交所的公募机构数量增长偏缓慢,但随着北交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提升。2025年,配置北交所企业的公募基金家数再度创下新高,配置金额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开源证券统计,2024年末,共有29家公募机构配置北交所股票,同比增长31.82%;2025上半年,重仓北交所企业的公募基金数量达39家,配置家数再创新高。金额方面,2021年至2024年,公募机构在北交所重仓配置金额分别为7.90亿元、22.60亿元、33.22亿元、54.18亿元,2025上半年,公募机构在北交所重仓配置金额则达到了98.92亿元,整体同样实现了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被动指数产品在此期间也实现了较快的规模扩容,进一步促进了基金对于北交所企业的配置。以北证50指数为例,开源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5日,2022年至2025年,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分别为29.40亿元、27.69亿元、77.79亿元和111.62亿元。数量方面,2022年至2025年跟踪北证50指数基金的产品数量分别为16只、26只、43只和55只。

今年6月30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正式发布,成为继北证50指数之后的北交所第二只指数。该指数从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据悉,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递交了相关指数产品申请,争夺首批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入场券”。从时间上看,在指数发布3个月之后,也就是今年四季度,基金公司可以开始上报相关产品。未来,新指数产品的落地或进一步为北交所市场带来资金增量。

市场行情催化下,北交所基金的业绩表现也比较亮眼。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30日,11家北交所主题基金2025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已经超过51%,且2025年至今全部取得正收益。

机构认为,短期北交所市场或存在震荡分化态势,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增量资金的入场和业绩回报的兑现有望驱动新的结构性行情。目前,北交所基金配置占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对比科创板创业板的基金配置占比来看,北交所基金配置占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表示,整体来看,上半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基金配置占比分别达6.58%和8.38%,北交所基金配置占比仅有0.17%,从配置系数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配置系数分别为0.96和0.65,北交所的仅为0.27。

展望后市,西部证券表示,短期北交所市场或延续震荡分化,但中长期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共振下具备韧性:一方面,中报密集披露期业绩高增标的有望驱动结构性行情;另一方面,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发布后,相关指数产品申报加速,预计四季度增量资金入场将进一步激活市场交投活跃度。投资主线上,建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兼具技术稀缺性及财务高成长性的双主线标的,同时关注产业链整合与外延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机会。

诸海滨认为,在当前估值总体较高的情况下,建议关注北交所部分公司在中长期配置上的潜力,随着半年报的披露,关注2025年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具备新型生产力的稀缺性标的公司。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基金经理董梁、黄小虎在二季报中也表示,当前北交所板块估值回到中等水平,从中长期角度看,北交所代表的新兴科技发展方向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板块企业的盈利增长潜力仍然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