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I板块热度持续升温,成为市场结构性反弹的重要力量。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年内涨幅显著,公募基金加仓AI板块,聚焦具备基本面支撑的细分领域,AI投资热度再起。

  AI板块热度持续升温,正成为带动市场结构性反弹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累计上涨18.66%,多只成份股年内涨幅超过50%。从应用落地到市场表现,人工智能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产业与投资的共振焦点。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链进入多周期演化阶段,资金正在回归“可兑现”的配置逻辑,重新梳理具备实际落地能力的投资方向。在公募投研人士看来,相比炫目的概念展示,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已有收入支撑、技术路径明确的细分环节。

  AI强势上攻,投资热度再起。截至8月1日,今年以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累计上涨18.66%,7月单月涨幅达11.57%,表现明显强于大盘。新易盛、深信服等多只成份股年内涨幅超过50%。从阶段行情来看,AI板块已成为带动市场结构性反弹的重要力量。

  在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看来,AI行情的再次升温,离不开应用端的快速推进与大众感知度的提升。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成为一个具象化的缩影——AI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技术叙事变为真实场景。

  华夏基金观察到,今年展会中人形机器人较去年已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演示,能够完成复杂动作,应用场景也从工业延伸至文体娱乐、家庭民生。AI眼镜的形态逐渐成熟,正从“小众极客”走向“大众可用”,技术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在本次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表现同样超出预期。银河基金的基金经理高鹏表示,当前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切入机器人本体硬件的生产制造环节,关键零部件价格也在持续下探。

  二季报聚焦AI,公募配置逻辑渐明。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在人工智能方向的配置变化,也进一步印证了产业热度的持续升温。2025年二季报显示,多家基金公司对人工智能板块进行了加仓,重点聚焦在具备基本面支撑、成长路径清晰的细分领域。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加仓方向之一就是以AI算力为代表的高景气方向。银河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显示,2025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配置比例和超配比例提升最多的行业是通信,AI算力链成为主动偏股基金共识的景气配置方向。

  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郜哲分析称,从公募基金的二季报来看,人工智能等方向是基金二季度加仓的重点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产业的景气度持续向好。算力端来看,海外云巨头的算力资本开支持续上修,谷歌二季度资本开支达到224亿美元。而国内方面,随着算力链在H20恢复供应,相关产业有望迎来供需两旺的局面。

  在应用端,郜哲认为,下半年商业化预计会明显加速;模型技术端方面,GPT5预计将于8月发布,在消除机器幻觉方面有望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国内模型也在持续进步,大模型调用token数自今年年初以来呈稳步提升态势。

  寻找产业链中的可兑现环节。随着人工智能主题投资日渐趋于成熟,基金经理将目光投向已经具备技术落地和收入兑现能力的标的。相比终端产品的互动性与感知度,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在复杂的技术体系中,如何识别具备确定性和可兑现性的环节。

  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宋巍巍指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绝大多数投资依然集中在产业链上游。“近70%的资金都流向了零部件环节,比如减速器、电机、丝杠、关节模组等。”他表示。原因也很明确:一方面,整机厂仍处在商业模式验证初期,应用端尚未跑通;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往往已实现稳定出货,是最先获得营业收入的环节,具备较强的估值支撑与利润兑现能力。

  银河基金的基金经理高鹏也从技术拆解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他认为,从技术结构来看,AI的“硬件身体”是最容易突破的,“小脑”(运动控制系统)次之,而最核心的“大脑”(大模型)难度最大。

  随着技术演进不断推进,AI赛道也在经历重构。不再是单一节奏驱动的产业链,而是多个子板块在不同发展周期中各自进行演化。这种“多周期并行”的特征,正在逐步改变投资的节奏和配置方式。

  目前,以硬件为代表的上游环节已明显进入业绩落地的阶段。在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沈犁看来,从2018年起步至今,国内半导体公司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上行和下行周期。在这一轮周期里,市场已筛选出初步具备竞争力的公司,当下产业链上那些能够持续量产、客户导入顺利的企业更值得投资者聚焦。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