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炒股热:双刃剑效应与风险控制
AI导读:
A股再现上市公司炒股热,利欧股份拟用不超30亿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适度投资可增厚公司业绩,但高风险属性不容忽视,需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A股再现上市公司炒股热。近期,利欧股份拟用不超30亿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他上市公司炒股热情也明显升温。
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拿捏好投资尺度,以价值投资为前提适度投资可以增厚公司业绩,但不能把炒股当成“业绩捷径”,更要警惕“炒股替代主业”的投机心理。
A股市场稳健上行,上市公司拿出部分闲钱投资证券市场,既能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又能创造一些额外的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和股东而言都是好事。但证券投资的高风险属性不容忽视,尺度把握不好,不仅创造不了超额收益,还可能严重侵蚀公司正常的业绩水平。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投资证券市场的额度需要和自身体量相匹配,整体不宜过高,尤其不能让证券投资业务“喧宾夺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年营收几个亿,净利润几千万,那么上亿元的证券投资行为就显得太过激进。假设1亿元购买股票,下跌10个点就意味着亏损1000万元,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年度净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股市里没有常胜将军,上市公司重金炒股造成业绩暴涨暴跌的案例屡见不鲜。云南白药就曾因炒股导致业绩大幅波动,一度还对其市场估值形成不利影响,最终公司选择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
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确实通过下重注在二级市场赚过大钱。但即便如此,市场对于因证券投资导致的当期业绩暴涨多数不以为然。部分个股虽然因投资收益爆棚导致市盈率骤降,但很难获得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要时刻维护股东权益,一切决策以稳为先,对于不确定性很强的证券投资要慎之又慎。
证券投资属于高风险性投资,投资额度不宜占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比例太高。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闲置资金还是应该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发行主体优质的短期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追求稳定收益,而非高风险的不确定性收益。
在闲置资金的安排使用方面,证券投资的优先级理应排在最后。现金资产是上市公司的宝贵财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言,回购股份、现金分红等方式都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并购重组,以强化主业竞争力,直接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市场化重估。
做好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任务,适度的证券投资应该是有益的补充,不应该成为决定上市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同时,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要严格避免投机心理,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其他优质企业的适度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炒股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毕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北京商报评论员董亮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