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周五A股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银河证券指出流动性向好,市场或震荡偏高运行。液冷概念股大爆发,欧陆通本周狂涨,光伏概念也因涨价利好大涨。市场局部热点轮动,需把握业绩景气度强的配置机会。


  周五(8月15日)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两市全天成交额2.2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6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83%,深成指涨1.6%,创业板指涨2.61%。

  板块方面,PEEK材料、液冷服务器、PCB、证券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等少数板块下跌。

01

银河证券

  流动性向好市场或震荡偏高运行

  周五A股延续震荡上行,创业板指领涨,反包周四的阴线,从日内分时图看,大票强于小票,金融科技、消费电子和光伏板块的大票成为领涨股市热点品种。

  银河证券表示,8月5日以来两融余额升至2万亿元上方,但占A股流通市值、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指标均处于历史中枢水平,远低于2015年峰值。短期来看,流动性向好支撑下,预计市场维持在震荡偏高中枢运行。8月份在政策空窗期和半年报集中披露期,市场或将处于局部热点轮动行情之中,把握业绩景气度较强的配置机会。

02

液冷概念大爆发欧陆通本周狂飙

  周五液冷概念股继续上涨,川环科技20CM涨停,欧陆通涨超19%,大元泵业、飞龙股份等多股涨停。

  拉长时间范围看,本周欧陆通狂涨83%,位列液冷概念周涨幅榜第一,市值暴增120亿元,按照1.65万户股东户数估算,户均浮盈超70万元。

  此外大元泵业5连板,本周累计涨超60%,飞龙股份、英维克、金田股份、申菱环境等多股累计涨超30%。

  据证券时报,消息面上,第一,进入8月算力硬件供应链突然传出重磅消息:为适配Blackwell架构GPU的散热需求,液冷快接头单价从700元飙升至2100元,涨幅达200%;冷板价格从1500元/kW跃升至1800元/kW。算力功耗暴增的硬需求——单机柜功率突破120kW,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液冷渗透率从2023年的不足15%猛增至2025年的50%以上。

  按英伟达2026年10万柜的出货指引,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相当于同期PCB市场的4倍。今天更有消息称,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日前正式交付,该系统集成72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全部采用液冷散热设计。

  第二7月30日,海外液冷龙头Vertiv公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6.38亿美元,超过指引;同时上调2025财年营收、利润等多项指引,足见液冷需求对产业龙头的驱动力。

03

液冷有望接棒光模块?

  据中证报,IDC日前发布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其中,冷板式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IDC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液冷正接捧光模块,成为下一个“印钞机”。

  民生证券认为,国内液冷厂商在冷板、UQD、manifold、CDU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企业已实现海外市场的零的突破。伴随全球云服务商自研ASIC芯片的推进,液冷需求进一步明确。产业链中具备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2025年是关键认证期,订单落地将成为重要催化剂。

  开源证券更是认为,液冷板块符合“自上而下推动明确、行业空间大、催化剂密集”三大特征。政策层面不断收紧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推动PUE值下降,促使液冷从“可选”变为“刚需”。同时,AI服务器功耗持续上升,尤其是英伟达GB300系列服务器将在2025年下半年上市,其单机柜功耗远超风冷极限,将倒逼液冷技术大规模应用。液冷正处于“0→1”快速发展期,渗透率提升路径清晰,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

  国金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姚遥表示,国内液冷企业有机会重塑全球行业格局,国产厂商液冷市场份额提升趋势明确。对于AIDC液冷环节,建议关注海外链国产化率提升的部分零部件厂商以及受益于国内外大厂资本性支出提升的温控方案解决商。

04

光伏概念大涨

  受益于涨价利好,光伏概念周五也大涨,捷佳伟创涨超10%,晶澳科技、阳光电源、中信博等涨超7%。

  据经济观察报,在年初经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引发光伏“抢装潮”后,8月的光伏组件市场再度出现缺货与涨价现象。

  目前一线光伏组件企业组件对外报价已达0.7元/W,且出现缺货现象,缺货型号主要集中在710W大版型组件。而在6月底时,光伏组件曾跌至约0.66元/W。

  多名经销商表示,本轮缺货涨价与上半年的“抢装潮”的原因不同:“抢装潮”时期主要因下游需求旺盛且需短时间交货,而本轮下游组件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涨价核心源于“反内卷”背景下上游多晶原料涨价,叠加部分型号厂商产能较小、无法及时交货。

  华安证券指出,光伏产业链价格联动上涨,硅料价格稳中有涨,N型硅料涨幅收窄;硅片、电池片价格延续上涨,组件价格小幅抬升。产业链成本传导持续释放,价格上涨动能由中上游向终端逐步传导,市场博弈氛围仍存,终端接受度与新增订单兑现节奏仍需关注。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