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存款高增与股市关联解析,居民资金流向何方?
AI导读: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存款新增50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券商分析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非银存款高增或更多流向股票市场,但投资者或未大量通过炒股直接入市。
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存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对此,券商分析人士纷纷认为,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进而带动非银存款高增,形成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的跷跷板效应。
或更多流向股票市场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是指除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存款类机构外,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体系的资金,包括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保险公司保费暂存及准备金账户、信托公司资金、基金公司资金、金融租赁公司存款、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等。
一位私募基金宏观分析师表示,居民将资金通过银证转账划入证券账户,就会导致居民存款减少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购买基金、理财等同样会增加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中金公司表示,考虑到7月固定收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偏弱,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有可能更多流向了股票市场。
浙商证券认为,股票市场活跃,交易量维持高位也使得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对非银存款形成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今年第一次出现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多增的情况。2025年4月,单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多增1.9万亿元,创下过去10年的最高纪录。2024年9月,在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迎来回暖,当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100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从过去一年的数据看,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与股市上涨节奏高度同步,其中7月这一趋势进一步放大。
投资者或未大量通过炒股直接入市
西部证券8月14日发布的报告称,沪指创2021年以来新高,部分投资者认为居民资金正在加速入市。但他们观察到,高净值投资者确实在跑步入场,不过居民资金既未明显通过公募间接入市,也未大量通过炒股直接入市,而是流入银行理财。西部证券判断,资金旺+资产荒加剧,居民资金将加速流入理财产品,间接通过固收+基金等渠道进入权益市场,成为后续行情的主要增量资金。
西部证券表示,目前入市的是高净值投资者,包括私募、杠杆资金和游资。居民资金未明显通过公募间接入市,因为主动偏股基金规模扩张幅度有限,被动指数基金持续面临资金流出。居民资金也未大量通过炒股直接入市,一是散户参与度不高。基于iFind测算的散户参与数量表征行情的散户参与度,当前散户参与度不及去年“9·24”行情,距离2015和2020年牛市也有较大差距。二是散户资金流入有限。以小单净买入金额表征散户净流入额,数据显示当前散户资金流入有限,明显弱于去年“9·24”行情和今年2月Deepseek行情。三是银证转账余额回落。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银证转账余额高频样本数据,估算全国总体数据,近期银证转账余额出现边际回落,散户尚未大举入市。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