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剖析A股近期突破3800点核心驱动,指出流动性逻辑需结合内外叙事转变理解。通过对比全面牛市与结构牛市中散户入市行为差异,揭示新增开户数局限性,提出跟踪基金规模更适配结构性行情。后市看好半导体、创新药等主线,提示经济复苏等五大风险。

  近期A股持续走强,沪指周五收盘突破3800点、续创十年新高,市场流动性逻辑引发关注。我们就此提出两个核心思考:

  1)本轮市场上涨驱动的核心是否来自存款搬家的流动性逻辑?

  2)新增开户数量能否准确刻画本轮散户入市行为?

  驱动本轮指数上涨的本质是内外叙事的转变

  流动性从外部条件升级为上涨核心因素,关键在于叙事逻辑的切换。随着定期存款、理财收益率下行,居民资产配置调整需求长期存在,但为何近期成为市场上涨主因?本质是宏观叙事发生转变——6月以来,政策组合拳改善盈利预期,大基建项目开工打开需求空间,PPI触底预期强化市场对ROE企稳的信心,周期权重接力银行推动指数上行(A股流动性)。外部方面,弱美元构成重要宏观背景: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后,A股交易内外政策转向;2025年1月美元指数见顶回落,A股开启“东升西落”行情;2025年6月美元跌破前低,沪指三连阳突破,海外流动性转向宽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A股宏观政策)。

  流动性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后市需关注叙事持续性。内部叙事核心看PPI数据:当前PPI连续两月筑底,若后续无明确回升信号,盈利修复节奏或生波折。外部叙事聚焦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尽管鲍威尔暗示降息,但降息幅度可能不及市场预期(A股市场分析)。

  新增开户数难以准确刻画散户入市行为

  流动性作为交易结果反映市场状态,但新增开户数据存在局限性。全面牛市(如2006-2007年、2015年)中,散户直接入市特征明显,上交所新增开户数在2007年5月达300万户,2015年4-6月均超700万户,2024年10月新增开户也接近700万户,此时跟踪开户数能有效捕捉散户节奏(沪深交易所数据)。

  结构牛市(如2019-2021年核心资产行情)中,散户选股能力偏弱,更倾向通过公募基金、ETF等间接入市。2019-2021年偏股基金新成立份额达历史峰值,但上交所新增开户数未明显增加,此时跟踪基金规模更能刻画散户行为(公募基金数据)。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结构性行情主导市场。若仅以新开户数衡量热度,易低估实际参与程度——结构性行情中散户通过基金、ETF间接入市,新开户数已无法全面反映真实规模(市场热度判断)。

  总结与后市展望

  企业盈利复苏与弱美元叙事将在9月进入验证窗口期,中期确定性较强,A股慢牛趋势不改。市场将围绕产业趋势强劲板块交易,主线方向“强者恒强”:2025年春季算力、机器人领涨;4-6月创新药、新消费活跃;7月海外算力超额显著;8月国产芯片受AIDC渗透率提升催化走强(行业配置)。

  行业配置关注:1)半导体自主可控;2)反内卷与顺周期链条;3)BD出海创新药;4)海外算力板块;5)优质新消费公司;6)人形机器人(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联储降息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科技创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文章来源:东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