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站上3800点,A股后市如何布局?基金经理深度解析
AI导读:
8月22日沪指刷新近10年新高,越过3800点大关,市场热度高企。中国基金报专访五位绩优基金经理,解析A股后市走势、投资策略及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全面指导。
8月22日,沪指刷新近10年新高,越过3800点大关,A股市场表现强劲;市场成交额继续突破2万亿元,市场热度高企。板块热点轮番演绎,人工智能(AI)、算力、机器人、创新药等概念股表现亮眼,股市热点频现。那么,走到10年高点的A股后续会怎么走?该如何布局?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五位绩优基金经理,他们是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及兴业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邹慧、诺安基金权益事业部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嘉实匠心严选基金经理杨欢和中欧价值发现基金经理柳世庆。
多因素推动沪指突破3800点,股市研报揭示上涨逻辑
中国基金报:沪指时隔多年再次站上3800点,你认为驱动本轮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与历史高点时期相比,本次上涨在宏观背景和市场结构上有何本质不同?
杨欢:市场表现较好源于多重因素:一是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不但夯实了各项基础,也增强了市场信心,股市看行业趋势向好;二是国内科技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彰显了实力。
邓心怡:从估值角度看,政策引导下市场信心提振,资本回报率预期上升,推动市场估值中枢抬升。从企业盈利角度看,本次上涨源于供给侧结构优化带来的业绩预期提升,股市看板块机会增多。
邹慧:本轮沪指上涨是政策支持、资金结构优化与产业趋势催化的共振。与2021年相比,当前市场在估值结构、资金性质和市场生态上呈现本质差异,股市看大盘走势稳健。
柳世庆:本轮行情基于宏观政策向好预期而上涨。今年以来,中国资产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被认可,且估值与其全球地位不匹配,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市场持续上涨,股市看个股机会丰富。
李文宾:过去三年,我们解决了地产杠杆和地方债务问题,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同时,国内权益资产处于低估水平,机构资金亟须提升权益资产占比,国内外宏观流动性逐步转向宽松,股市研报看好后市。
A股有望走出可持续“慢牛”格局,股市看名家观点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这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还是阶段性强劲反弹?对A股市场短期、中长期的趋势持何种判断?
杨欢:利好因素仍将持续。当前指数虽有一定涨幅,但许多行业板块仍处于较低位置。随着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流动性保持宽松、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修复,未来市场仍有较多机会,股市看名家预测乐观。
邹慧:本轮行情或是A股历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的开端,预计上涨节奏不会迅猛,更有利于投资者把握机会。短期需警惕交易拥挤与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中长期A股市场有望走出更具可持续性的“慢牛”格局,股市看大盘趋势向好。
邓心怡:短期A股市场走势略早于基本面修复;中长期看,本轮有望看到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与政策引导估值中枢提升的共振。科技股盈利将推动A股市场盈利持续改善,居民存款向市场内优质资产配置性转移,也有助于市场估值的提升,股市研报分析深入。
本轮经济周期源动力是新质生产力,股市看板块轮动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科技成长风格与小盘风格占优。你认为未来哪种风格可能更占优?驱动风格切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文宾:科技成长板块有超额收益,银行、保险等板块也有好表现。本轮经济周期的源动力是新质生产力,投资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国重器,股市看板块机会在于科技。
柳世庆:科技成长存在长期机会,但传统领域也缺乏机会。应从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优势以及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角度看待问题,股市看行业需关注全球竞争优势。
邹慧:未来风格走势需关注增量资金属性、政策与产业趋势、估值与业绩匹配度。未来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将越发重要,企业盈利的持续兑现尤为关键,股市研报提示关注均衡风格。
策略倾向于“稳健为主,攻守兼备”,股市看个股精选
中国基金报:沪指站上3800点,你的整体投资策略是否有调整?调整的方向是怎样的?
李文宾:采取更为均衡的策略。部分科技成长行业涨幅多,有获利了结压力;随着新经济周期启动,上游资源品、中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将迎来新发展周期,股市看个股需精选。
邹慧:策略倾向于“稳健为主,攻守兼备”,保持相对较高仓位。具体策略上,注重均衡配置,在成长领域保留部分仓位,配置价值板块和高股息资产,以应对潜在波动,股市看板块配置均衡。
关注AI、创新药、“反内卷”等领域,股市热点持续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政策受益板块轮番演绎。站在当前时点,你最看好哪些行业或领域的投资机会?
邹慧:看好新质生产力与高端制造、AI赋能与数字经济、“反内卷”政策受益板块、部分困境反转与周期复苏板块,股市热点将围绕这些领域展开。
李文宾:本轮股市行情映射中国经济新周期,在AI、创新药、新消费、军工和“反内卷”等领域挖掘有希望或已出现重大突破的领域,股市研报推荐关注这些行业。
关注国内外多重不确定因素,股市风险需警惕
中国基金报:在指数冲关之际,你认为当前市场是否存在过热迹象?后续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关注?
邹慧:当前市场情绪亢奋,交易活跃。后续需关注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节奏与效果不确定、资金面波动等风险,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股市风险需警惕。
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决定权益仓位占比,股市投资需理性
中国基金报:市场情绪高涨,但波动也可能加大。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基金持有人,你有何具体的操作建议?
柳世庆: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决定持仓权益占比,不能以市场涨跌或情绪冷热作为改变长期配置比例的依据,股市投资需理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