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政策”两周年:A股IPO市场结构性回暖与科创聚焦
AI导读:
自2023年8月27日“827政策”实施两年来,IPO市场受理回暖但严监管不改,A股IPO募资额先降后升。政策推动一二级市场正向循环,未来IPO将聚焦科创领域,硬科技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成主力军,资本市场全面支持产业升级。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下简称“827政策”)至今已满两周年,当前的IPO市场呈现出哪些新生态?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环节,IPO市场动态直接影响一二级市场平衡。
“IPO市场受理‘回暖’,但其‘严监管’主旋律不改。”一名投行资深保代王伟(化名)向界面新闻表示,“施政两年来,倒逼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上市必须优中选优。”据统计,截至8月26日,今年年内三大交易所IPO受理数量达2024年全年的2.3倍,完成上市企业66家,累计募资652.68亿元,资本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实施后至2023年末,沪深交易所IPO申报、受理数量锐减,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与之相对,受益于2023年9月发布的“深改19条”,北交所IPO活动日趋活跃,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界面新闻制图
国金证券副总裁廖卫平指出,自“827”政策实施至今已近两年,IPO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堰塞湖”现象缓解,为今年受理腾出空间。各券商积累优质项目待申报,监管机构面临在审项目“存货”不足状况,叠加下上半年IPO市场结构性回暖。政策实施两年来,整体上是一次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级市场协同发展。
“政策实施两年来,‘827政策’整体上是一次针对我们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过去上市企业数量增加但退市少,只能通过限制IPO数量、用存量企业并购重组消化拟上市企业。近年来,上市公司数量未大量扩张,投资者更集中投资优质股票和科技股,一、二级市场协同效应提升。
界面新闻根据Wind数据统计,政策实施后A股IPO募资额度整体下降。2022年至2023年分别为5869.93亿元、3565.39亿元,2024年缩水至673.52亿元。多名受访人士认为,“827”政策推动解决资本市场深层次矛盾,提振投资者信心。如今,市场回暖为一级市场复苏创造条件,高质量企业供给反哺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无论首发还是再融资,都更关注募投资金使用效率及规模;严格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投资者保护。”德勤中国A股上市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黄天义表示,827政策实施以来,A股市场阶段性调节IPO及再融资节奏,强化监管执法,对整体生态有显著积极影响。黄天义预测,未来一年A股IPO市场将延续当前节奏,持续支持高科技及优质生产力企业。
前述保代认为,未来资本市场主线将保持相对少量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更多存量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质量。汤哲辉指出,在二级市场回暖与动态平衡机制作用下,预计未来一年IPO市场将伴随A股“慢牛”行情理性回升,进入更可持续的新常态发行节奏。
具体到行业分布,汤哲辉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业、科技和新材料列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前三位,分别占总量86%和89%。当前A股科技属性显著,资本市场加速向科创型企业集聚。展望下半年,A股IPO将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科技属性强、满足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企业,将是IPO主力军。“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也将获得更多机会,体现资本市场对产业升级的支持。”他补充表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