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回顾A股市场十年变迁,指出当前市场与2015年牛市的异同。文章强调科技发展提升题材股价值,市场热点与资金结构变化显著,投资者应理性操作,坚持价值投资。

  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良好的发展,在一些行业中成绩斐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题材股的投资价值(关键词1),也使得投资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其未来发展前景,愿意也敢于中长线持有。

  今年8月,A股市场的一大看点是上证综指开始向上突破,创出了10年来的新高,市场热点(关键词2)持续发酵。2015年12月,该指数最高曾达到3684点,此后一度大幅下行,盘中还出现过两天四次熔断这种颇为极端的情形。到了2018年以后,大盘虽然不时有所表现,但总体上还是围绕3000点上下波动。直到去年9月24日行情再度爆发,才基本摆脱了3000点的羁绊,开始逐级走高。几经努力,在不久前终于迈过了3700点大关,超过了2015年年底的高位。

  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创10年新高后,大盘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震荡上行,并且一度兵临3900点,而这是2015年8月时的位置。现在有不少投资者把时下的行情与10年前股市的走势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2015年的那波行情,其实开始于2014年的第二季度,只是起初走得比较慢,一直到了11月央行宣布降息降准后,才骤然加快。当时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并且有通缩的迹象出现。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逐步放松,刺激了资金纷纷流入股市。大盘从不到2000点起步,13个月后冲高到了5000点以上。从当年11月到次年的5月,股市的涨幅达到114%。在此期间,个股全面上涨,市场上一度很少有10元以下的品种,成交也是动辄超过1万亿元,最高的单日成交金额达到2.35万亿元。另外,这段时期两融余额也普遍超过2万亿元。

  如果就以上这些情形来作比较,现在的市场与10年前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毕竟10年过去了,市场规模早已今非昔比,虽然指数的点位变化不大,但总市值上去了很多,当年1万亿元成交金额对应的换手率,比现在2万亿元对应的换手率要低。同样地,当年2万亿元的两融余额可以占到市场成交金额的20%,而现在还不到10%。再从个股的价格分布来看,现在股价低于5元的个股还有一大把,人们甚至还能够找出今年以来基本没有怎么上涨的股票。也就是说,虽然行情的某些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参考背景因素,差异其实还是很大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市场的资金结构以及操作热点(关键词3)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众所周知,自去年9月24日行情启动以来,随着各项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落地,困扰市场多年的缺乏长线资金的问题逐渐开始得到解决,大量增量资金的入市,不仅推动了银行等蓝筹股价格的合理回归,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与当年主要是游资参与,一些不规范的杠杆资金也介入其中的状况完全不同。在当年,市场的主要热点集中在资产重组与收购兼并上,特别是通过高价定向增发注入资产,进而抬高股价的模式十分流行。这种操作所带来的泡沫是导致后市大盘下跌的主要因素。而现在的股市大致上还是按双轮驱动的模式运行,一方面,低波高息的蓝筹股继续受到青睐;另一方面,各类新兴行业的成长型题材股受到广泛的追捧。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良好的发展,在一些行业中成绩斐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题材股的含金量(关键词4),也使得投资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其未来发展前景,愿意也敢于中长线持有。

  拿10年前的市场和现在做比较,不难看出,变化还是很大的。因此,以当年的经验教训来作为时下操作的借鉴,虽然不能说没有价值,但还是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所在,而不能刻舟求剑。当然,股市涨得太快,短期内累积的涨幅太大,就避免不了调整,10年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因此,在当下行情较为火爆之际,投资者还是要保持清醒,在看好后市的基础上冷静操作,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不盲目追涨,保持足够的理性方为取胜之道。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