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调整引忧虑,港股上行逻辑与布局机会解析
AI导读:
今日A股高位调整,港股走势受关注。恒生指数与科技指数表现突出,但落后于A股部分指数。港股基本面稳健,金融与科技是关键。市场看重估值逻辑,短期调整或为布局良机。
今天(9月2日)的A股确实有点“吓人”,高位标的纷纷杀跌,低位个股则逆势走强,市场关注度极高。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港股走势也难免生出一丝忧虑:好不容易重拾强势的港股,后续将凭借什么延续上行态势?港股动态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
先看A股,短期调整实则在预期之内。前期市场涨势过猛,热度攀升后的阶段性降温本就属于正常节奏。至于港股,尽管短期可能受A股调整情绪传导而出现波动,但从中期维度看,或许不必过度悲观,港股中期趋势仍被看好。
评判港股的强弱,首先要聚焦核心指数,比如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这两个指数是港股市场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8%。表面看,这一表现远超上证指数不足15%的涨幅。但上证指数早已“失真”,衡量A股真实强弱,更需参考创业板指与科创50指数 —— 这两大市场人气指标今年以来均上涨约35%。从这一角度看,港股的表现其实落后于A股。不过自7月下旬以来,港股基本呈现 “一步三回头” 的震荡上行格局,走势反而显得更为扎实,港股后期走势值得期待。
再深入剖析港股自身的基本面。
目前恒生指数包含85只成分股,9月8日调整后将扩容至88只,中国电信、京东物流、泡泡玛特将新晋纳入。从行业权重分布来看,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业,与以腾讯、阿里为核心的资讯科技业,两大板块合计占比超五成;消费、地产、医疗、电讯、公用事业等行业则瓜分了剩余权重。
由此可见,未来港股要维持强势,关键要看两大支柱:一是金融业,二是阿里、腾讯等科技龙头。作为香港市场的“压舱石”,金融业向来稳健运行,只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其支撑作用便无需多虑;而阿里、腾讯近期的走势已显积极信号,若这一趋势得以延续,港股维持强势便有了重要依托。
至于消费(尤其是新消费)与医疗保健(尤其是创新药)赛道,虽说是投资港股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领域,但前期已积累较大涨幅,未来能保持稳定、不出现大幅回调已属不易,暂不宜对其短期再冲高位抱有过高期待。
综上,有一点必须明确:港股仍是一个高度看重估值逻辑的市场。估值合理时,全球资金会主动涌入;一旦估值偏高,资金撤离也十分迅速。短期一两天的涨跌难以预判,但只要看清市场核心驱动逻辑,就能把握大方向。对于当下的短期调整,或许反而为布局港股提供了不错的机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