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路股吧:A股震荡下的股民众生相
AI导读:
秋后上海的广东路,股民们热议A股震荡行情。从“倒车接人”到“调整来了”,观点分歧明显。老股民回忆往昔,新股民学习取经,市场波动中,股民们的心态与策略各不相同,广东路股吧见证着资本市场的魅力与活力。
秋后的上海,依旧炎热。9月首周的周六晚上10点,广东路的梧桐树下,一台笔记本电脑支在折叠桌上,全屏的分时图和量能指标前,晃动着一片黑压压的脑袋。讨论股市投资的人群还未散去,人声甚至盖过了车辆引擎声,空气中弥漫着比暑气更为灼热的气息,这里正是股市热点的聚焦地。
广东路729号,原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旧址所在地,毗邻上海工人文化宫,这里承载了中国股市30多年的记忆。从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狂潮,2007年的6000点狂欢,再到2015年的震荡,以及去年“924”行情以来的热切期盼……广东路的街头股吧,向来都是这座城市股民的“坊间据点”。刚刚过去的2025年9月第一周,A股经历了震荡起伏,股市研报显示市场波动明显,这里的人和事,又有了新的味道。

众说纷纭:“倒车接人”还是“调整来了”?
9月第一周,A股走出了一波跌宕起伏的行情。经历了9月1日的“开门红”,9月2日市场高位休整;9月3日至4日,A股震荡走弱,前期强势的算力、芯片和创新药等板块集体调整,寒武纪等热门科技股大幅下挫,创业板指一度单日跌超4%;9月5日,市场却迎来戏剧性反转,三大股指齐齐上涨,沪指收复3800点,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飘红。股市看大盘,这周行情可谓波澜壮阔。
不仅股市经历了震荡,股民们的心情在这一周也同样一波三折。
“周三我摒牢了,周四震荡得厉害,我扛不住,把寒武纪砍了三成,忍痛割肉。”一位押注TMT的股民叹了口气,他一边翻看交易记录,一边摇头,“结果周五一拉,我又买回来了,比砍掉时贵两块钱,算是交学费了。”
“调整就是机会!”相比之下,老股民顾建明(化名)看起来更加乐观,“像‘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这样的主线股,回踩5个点以上太正常不过了。周三、周四两天的回调就是要把你们这种意志不坚定的人震出去。周四我逆势猛加仓,你看,周五不就直线拉起来了吗?”
立刻就有人反驳:“算力和芯片有点热了,指数也上了3800点,应该来一波调整了。”
有位喜欢做短线的爷叔也显得比较乐观:“这波调整不是结束,是‘倒车接人’。周五这根阳线一拉,有些短线题材肯定还能继续走强。”
分歧与交锋:这波行情怎么看?
随着前期市场上涨,不少股民都开始赚钱,人们对市场有了期待,股市看板块,也开始讨论起过往的行情来。
最先拿来对比的,是2015年。
“2015年,钱是靠杠杆堆出来的。”提起10年前,爷叔老张眯着眼回忆,“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涨,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行情好的时候个股真是‘鸡犬升天’。”
“但现在不一样了。”喜欢做短线的爷叔接过话头,“这波行情更多是产业趋势和中长期资金在推动,节奏慢得多,监管也更重视防止泡沫。”他在手机上划拉出某券商的一份最新研报,准备给听众们讲得更详细透彻一点。
“我觉得这更像是一波慢慢涨起来的行情。”有个中年人分析道,“流动性环境和资金结构都不同了,机构资金的占比在上升,个人投资者的比例没有原来那么高,行情走得更加稳。”

老股民的回忆和分析还在发酵,另一侧的讨论也已悄然升温。
在喧闹的街头股吧里,一对年轻的夫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是里面少见的“年轻面孔”。和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不同,他们站在人群外围,偶尔小声交流几句。细问之下,这对年轻人结婚不到一年,手里积攒了20万元积蓄,想做点投资,看到最近股市行情好,他们也想来这里学习“取经”。
“我们投资只要年化5%的收益率就知足了。”年轻的丈夫说他们是“低欲望投资者”,现在也只买宽基ETF。“比起行业主题ETF,感觉宽基ETF走得相对稳,更适合我们一些。”
有人还是有点怀疑,也有人想着怎么能搭上股市这列“班车”。“这一周全靠8月的浮盈垫着,前两天震荡的时候,回吐了很多利润。”“我还是不甘心,想上牌桌。”“到顶了,到顶了,你们再不下桌,小心连汤都喝不到。”
分歧与交锋,是这里最常见的事,大家谁也不让谁。“广东路的热闹,从来不是因为点位,是因为人。只要股市在交易,我们就在。侬看,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爷叔老张是位老股民,他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感叹道。
理性与期待:慢慢上涨的行情能赚钱!
“侬晓得伐?什么叫盛况空前?当年买股票认购证,是要带着折叠凳通宵排队的!”当70多岁的老张回忆往昔,总能吸引一群年轻股民围坐在他身边,股市看名家,老张的观点总是引人深思。
而当年轻股民热议大盘何时冲关3900点时,他啜一口浓茶,慢悠悠道:“急什么?市场疯涨不是好事情,这行情,走得慢才走得远。”老张依旧秉持着理性的期待。
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也赞同老张的观点。
“我16岁就入市了,那时候每天准点守在电视机前,看左安龙的《今日股市》。”前面那位中年老股民的声音有点沙哑,“我当年买的第一只股是上海梅林,做午餐肉的,赚了800块。一放学,拔腿就去书报亭买报纸,连《魔兽世界》都不打了。”
2007年股市大涨至6124点的巅峰时,这位老股民股票账户里的资产曾一度涨到1500万元。2015年市场大幅调整时,他的账户骤然缩水到300万元。“‘逃命’机会给过无数次,是贪念害我输了。”
旁边也有老股民附和:“大涨的时候不要发昏买进去,追高很容易亏的。现在的行情,我希望它不要狂飙突进,进二退一的节奏才是大家都能赚钱的。”

夜深了,暮色漫过广东路。有老人收起折叠椅,慢慢走回家,裤袋里老年机嗡嗡震动;也有股民将准备观察买入的票收入自选;年轻情侣手挽手走过两融宣传单散落的地面,讨论着定投的扣款日……这个市场的众生相,在广东路的街头股吧里不断上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