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发展
AI导读: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向A股汇聚,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资本市场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多元化融资工具和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扩大产能规模。同时,资本市场也主动作为,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稳定的金融保障。
今年以来,多地密集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向A股市场汇聚,构建“储备—培育—上市”的全链条服务体系,A股市场(A股上市)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重要发展平台
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世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启动新股申购,预计募集资金1.71亿元,该资金将重点投向浙江星昌高压油箱二期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
不难看出,在专精特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扩大产能规模、加速市场化进程的发展道路上,资本市场正成为助力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支撑。日前,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981个,投资金额超过690亿元,累计有超过2000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资本市场)。
多维度支持企业加速壮大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过程中大有可为,其凭借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专业化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规范化的发展引导作用,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以来,多地密集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向A股市场汇聚,构建“储备—培育—上市”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例如,2月份,湖南印发《关于开展“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着力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4月份,江苏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每年主动摸排一批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地方发动、机构推荐、自愿申报,首批入库企业不少于200家”。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正逐步转化为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实效。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有28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合计首发募集资金156.99亿元,上市数量及募集资金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3.33%和52.34%。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2010年9月份上市起,公司通过首发融资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达50.32亿元。公司从只做手机零组件,到全面覆盖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零组件,再到在新能源行业站稳脚跟;从只做国内客户,到全面覆盖消费电子全球头部客户,再到成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推动。”
资本市场的规范引导和资源集聚功能,也促进了企业进阶成长。以并购重组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有18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发生在专精特新企业中。从重组目的来看,6单拟开展战略合作、6单涉及横向整合、2单涉及垂直整合、1单拟进行多元化战略,剩余3单则出于其他并购目的。这一多元化的重组布局,不仅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补短板、强优势,更助力其在产业链中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
随着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效果持续显现,将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催生大批优势企业,它们在攻克关键技术、填补产业链空白上发挥重要作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众多专精特新企业的汇聚,将吸引产业链相关的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等向周边靠拢,进而形成创新活力强、产业协同紧密的产业生态环境。
资本市场主动作为
在各地密集出台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政策的同时,资本市场也主动作为,今年以来持续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改革举措,与地方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既为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打通“快速通道”,也为其后续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提供更稳定的金融保障。
例如,6月3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率先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7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上证专精特新指数及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同日,深交所推出深证专精特新指数和创业板专精特新指数。
相关指数的发布为市场提供了衡量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的“风向标”,助力投资者更精准地识别企业价值,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与估值认可度,为企业后续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展望未来,要进一步放大资本与产业的协同效应、满足专精特新企业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需求,资本市场仍需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融资机制上,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类专精特新企业,建议放宽上市审核中盈利要求,强化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科技属性考核,简化未盈利但有核心技术企业的审核流程,同时优化再融资规则,允许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灵活获取研发资金、降低成本;在资金供给上,需持续完善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引导其加大专精特新板块配置,同时推广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工具,为企业提供适配研发周期的长期资本;在价值认可上,应通过强化“科技叙事”引导市场转变估值逻辑,建立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差异化估值模型,将研发投入、专利转化效率等纳入考量,提升研发投入领域的业绩波动容忍度,助力科技板块获得合理估值溢价。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