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看好A股中长期:科技创新引领投资机遇
AI导读:
进入四季度,A股市场经历短期波动,但外资机构普遍看好其长期投资价值。中国产业政策支持、外资回流及科技领域突破构成市场上行核心逻辑。外资机构认为,A股市场正逐步转向盈利增长驱动的结构性上行格局,有色金属、科技类及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进入四季度,A股多个前期强势板块经历波动,但市场调整正催生由业绩兑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长期投资机遇。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外资的持续回流及关键科技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A股市场中长期向上的核心逻辑。
短期波动孕育长期配置良机
近期,A股波动调整,市场交投情绪趋于谨慎。面对这种情况,外资机构纷纷发声,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市场回调,反而有助于释放前期上涨过程中所积累的内在风险,A股依然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在短期波动过后,投资者或可进一步加大对权益市场的关注力度。
“A股市场有望逐步转向由盈利增长驱动的结构性上行格局,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政策支持推动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二是政策环境保持适度宽松;三是市场正经历估值重新定价。在盈利改善、政策支持、估值重新定价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A股市场正朝着更为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其长期配置价值显著增强。”李长风称。
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估值、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外资回流等多方面来看,中国资产中长期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其中,从估值层面来看,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低于美股,尤其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部分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较高;从政策层面来看,绿色转型、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持续看好中国资产中长期表现。随着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落地,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新产品与新技术公布,从而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中国在全球创新供应链中占据着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相信,中国股市在创新驱动下的估值重塑趋势仍将延续。”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展望四季度,贝莱德基金权益、量化及多资产首席投资官王晓京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基本面,也就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他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强,更多是由流动性充裕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情绪回暖所驱动。“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现金流价值进一步显现,则有可能进入由估值兑现驱动、更为健康的市场上行阶段。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观察,将是四季度及后续几个季度的重要工作。”王晓京称。
外资流入趋势仍将延续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的规模反弹至46亿美元(约合333亿元人民币),这是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在不少外资机构看来,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刘徽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增强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兴趣,未来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美元持续面临贬值压力,全球资金正积极寻求分散配置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其成为新兴市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选择。
盛今表示,中国在AI、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扩张,正不断吸引外资关注。9月外资主动型基金增持较多的A股板块集中在半导体等板块,而保险、耐用消费品与服装则被减持,这反映出外资更倾向于配置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科技制造类资产。其中,半导体板块获显著增持,主要得益于全球AI算力需求的爆发。
“此外,港股市场的科技软件应用及新消费板块具备稀缺性,尤其是在AI、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方向,外资对相关科技龙头的配置比例正持续提升。部分头部互联网企业也通过深化AI应用,进一步强化了其全球竞争力。”盛今称。
在盛今看来,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元资产吸引力面临考验,全球资金开始转向寻求更具性价比的配置方向。在此背景下,中国资产所展现的韧性与成长性,使其有望成为外资分散配置的重要选择。
王晓京表示,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资产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且作为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在美元利率进入下行周期时,历来容易吸引全球资金目光。此外,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领域的突破,以及中国在复杂环境下所展现的经济韧性,使中国资产的中长期可投资性重新被认识。
多主线挖掘结构性机会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外资机构最新布局动向也浮出水面。Choice数据显示,从已披露的情况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有13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身影。
例如,三季度,澳门金融管理局新进高能环境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持股数量为1982.17万股,持股占比1.3%。摩根大通、高盛国际、摩根士丹利等3家外资巨头同时跻身国光连锁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持股数量分别为151.14万股、95万股和71.66万股。高盛国际、瑞银集团和花旗环球“抱团”新进联芸科技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从具体投资机会来看,王晓京表示,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科技类及红利资产值得关注。其中,有色金属主要集中于贵金属采掘及稀土类标的。在全球步入降息周期、美元下行及地缘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有色类企业已受到市场关注。此外,在利率下降、存款资金溢出至资本市场的环境下,非银金融板块具备显著的配置价值。
“尽管红利类资产(尤其是银行)受息差等因素制约,但其现金流价值会不断被市场重新评估,特别是在其他板块获利了结出现回调的时候。”王晓京称。
对于科技板块,王晓京认为,尽管前期涨幅可观,但相较海外龙头股,部分标的在回调后仍具备上涨空间。目前,由于市场情绪波动,量化信号对科技板块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其长期向好的投资逻辑仍然存在。
刘徽表示,短期而言,如果外部扰动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缓解,那么自主可控相关板块或将迎来投资机会。同时,在市场期待提振消费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内需相关板块也会有投资机会。此外,今年以来“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新能源等相关行业可能会有继续表现的机会。
李长风表示,可重点关注A股市场两大方向:一是兼具红利与价值属性的优质企业,这类标的不仅提供股息保护,较低的估值也有望中和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具备持续成长性的科技与新消费题材,相关标的将直接受益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红利。这两类资产的“杠铃配置”囊括了防御和进攻两个维度,或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结构性行情的有效途径。
“科技与创新药等行业的结构性成长趋势仍在延续。其中,算力芯片、存储、液冷、云服务、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国产软件、AI端侧应用、储能等多个细分方向值得重点关注。近期市场情绪波动引发的回调,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评估与布局这些领域的良机。”盛今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