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革下,港股市场迎来价值重估。恒生指数与科技指数涨幅超30%,南向资金持续涌入重塑投资者结构。尽管四季度出现震荡,但机构认为行情非短暂反弹。未来,互联网科技、高股息资产与高端制造将成核心主线,港股市场有望稳健前行。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港股市场(港股投资)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价值重估。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双双斩获超30%的涨幅,在全球重要指数中表现抢眼,标志着一场由产业变革、政策预期与流动性结构质变共同驱动的“中国资产再定价”变局大幕全面拉开。港股市场(港股行情)的崛起,成为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多家内外资机构表示,年内超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正在重塑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与定价逻辑,推动其逐步摆脱离岸市场的波动特性,迈向定价权向内资转移的结构性变革新阶段。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港股的市场格局,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尽管进入四季度港股出现阶段性震荡,但机构普遍认为,此轮行情远非短暂反弹。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信号进一步夯实、全球流动性环境预期改善,叠加互联网科技、高股息资产与高端制造三大核心主线的轮动发力,港股市场(港股趋势)有望在价值重估的道路上继续稳健前行,为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

  多重因素推动港股强势反弹

  截至11月6日,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30%,在全球重要指数中名列前茅。其中,中芯国际、紫金矿业、周大福、阿里巴巴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过100%,展现了港股市场的强劲势头。

  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永赢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港股上涨由三重因素推动:首先,以国产AI模型为代表的产业趋势带动科技板块估值提升;其次,经过连续下跌后,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吸引全球资金对其进行价值重估;最后,市场对决策层进一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抱有预期,推动资金从防御板块流向科技与消费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港股市场的繁荣。

  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卢晓旸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国内多项政策落地,包括降息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效提振了市场情绪;科技与成长板块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趋势的推动下,盈利预期明显改善;同时,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也缓解了全球流动性压力。这些政策与市场动态,为港股市场的持续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港股市场自低位已有显著反弹,但其估值修复之旅远未结束。当前港股的估值只是从“极端低估”修复至“接近正常”。此外,海外投资者对港股的整体性低配,也为其未来的估值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徐荔蓉认为,港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

  徐荔蓉表示,当前港股的投资价值是估值洼地修复、流动性结构质变、盈利改善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强化:资金流入推动估值修复,估值修复为企业融资和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而盈利改善又有望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站在当前时点,依然对港股市场保持乐观,这轮行情并非简单的反弹,而是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定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港股市场(港股价值)的未来,值得期待。

  港股定价权或逐步转移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近1.2万亿元。与此同时,南向资金对部分港股的持股比例显著提升。这一趋势表明,港股市场的定价权正在逐步向内地投资者转移。

  具体来看:截至11月6日,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由去年底的4.69%上升至10.89%;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比例由23.26%提升至30.29%;对美团的持股比例由10.45%提升至19.23%;对金山软件的持股比例由13.77%提升至24.68%。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另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里,港股公司占据三席,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中芯国际。其中,腾讯控股被1077只基金持有;阿里巴巴和中芯国际则分别被895只和555只基金持有。这进一步证明了港股市场在内地投资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徐荔蓉表示,过去港股是典型的离岸市场,受海外资金流动影响较大,投资者结构以海外长线资金为主。然而,近年来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使得港股的“离岸市场”特征逐步发生变化。港股市场(港股动态)正逐步摆脱海外资金的束缚,走向更加独立的发展道路。

  “港股通的流入规模从过去十年的4万多亿元增至今年单年的1万多亿元,南向资金在港股单日成交额中占比最高接近50%,这种流动性的量变正在引发质变。”徐荔蓉认为,这一变化使得港股的定价逻辑逐步脱离完全由海外资金主导的模式,部分中小市值公司的定价权开始向内地投资者转移。这一变革,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在徐荔蓉看来,资金持续南下,正在重塑港股的投资者结构。他表示,当前一些中小市值公司的南向资金持股比例已达到60%至70%的较高水平,其定价主导权已基本掌握在内地投资者手中。这一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以往受离岸市场特性影响而出现的股价大起大落、价值与价格长期背离的现象将得到改善,港股在部分标的上正展现出与A股市场相似的估值定价特征。港股市场(港股机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进入四季度,港股出现震荡调整。截至11月6日,10月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38%、8%。然而,这并未改变港股市场的长期向好趋势。

  对此,王乾表示:近期港股出现调整,主要由于前期上涨动能减弱以及新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同时,市场对12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尚不明确;此外,部分行业竞争加剧也使盈利预期出现反复。但这些都是短期因素,不足以改变港股市场的长期走势。

  “年底前,市场将重点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利率走势。进入明年,随着港股估值吸引力再度提升,若美国利率趋势确认转向,或国内经济复苏信号进一步明确,港股市场有望重拾升势。在结构上,互联网、高股息及高端制造等方向值得关注。”王乾称。这些方向将成为港股市场未来上涨的主要动力。

  展望后市,徐荔蓉认为,未来港股的投资机会或将围绕三大核心主线展开:一是互联网与科技龙头。这不仅缘于其传统广告、电商等业务已随经济温和复苏而触底回升,更关键的点在于,市场对其AI业务的战略价值重估远远不足。二是高股息红利资产。这类资产在当前优质投资标的相对稀缺的背景下,较为符合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需求。三是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因“定价权转移”而孕育的阿尔法机会。随着南向资金在一些个股中持股比例突破60%,其定价节奏已开始脱离海外波动,更多由内地投资逻辑主导。

  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具体行业来看,港股市场有多个方向值得关注:第一,AI产业链持续发展,互联网板块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同时,部分消费子行业的需求也呈现改善态势;第二,中国制造业优势正不断巩固,高端制造与硬科技板块前景广阔;第三,随着医疗政策边际改善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生物制药行业的成长潜力正获得市场更多关注;第四,化工、原材料等行业的盈利前景持续向好,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值得留意;第五,从资金流向来看,部分资金可能从通信、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阶段性转向周期类及成长类资产。这些方向将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