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11日,苹果公司因iPhone Air销量未达预期,决定推迟其下一代发布,并对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富士康等厂商已调整生产线,市场热度未能延续。分析师称,高端市场已饱和,iPhone Air需重新定位。


  11月11日,据环球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销量未达预期,苹果公司决定推迟下一代iPhone Air的发布,这一调整也对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此次推迟不仅涉及产品发布时间,更对整体市场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科技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近期已通知内部工程师及外部供应商,将原定的iPhone Air 2开发项目从2026年秋季发布日程中移除,且未提供新的时间表。该机型原计划与iPhone 18 Pro系列及iPhone Fold同期亮相,如今却面临市场变数。

  知情人士还指出,作为iPhone Air两家组装厂商之一的富士康,已经拆除除一条半之外的所有生产线,并预计将在本月底前完全停止生产。另一合作伙伴立讯精密则已于10月底结束相关生产任务,供应链调整力度空前。

  不过,苹果并未完全放弃该系列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或将在2027年春季对iPhone Air进行重新设计,并与iPhone 18及iPhone 18e一同推出第二代产品,市场期待其能否扭转局势。

  iPhone Air自发售以来一度备受关注,其定位介于iPhone 17标准版和iPhone17 Pro之间。它有着iPhone史上最薄的机身,最薄处仅为5.6毫米,重165克,边框采用80%再生钛金属制成的5级钛金属边框,在保证轻薄的同时,也兼顾了一定的耐用性。此外,它还是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技术亮点突出。

  但由于起售价高达999美元,与标准版高端机型差价并不明显,却在关键配置上有所妥协,导致消费者选择热情不高,反而是配置更完善的iPhone 17标准版或Pro版更受欢迎,市场需求分化明显。

  国行版iPhone Air的发售时间晚于美国市场,于10月17日开启预定,10月22日正式发售。预购开启初期,曾出现过首批机型迅速售罄的情况,但正式开售后,市场热度未能延续。除产品本身问题外,eSIM办理流程繁琐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反馈冷淡。

  对于iPhone Air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供应链缩减出货量和产能,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此前表示,预计到2026年第一季度,大多数供应商的产能将减少80%以上,而一些交货期较长的零部件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停产,行业影响深远。

  郭明錤认为,现有的iPhone 17 Pro系列和标准机型已经很好地覆盖了大部分高端用户的需求,几乎没有空间去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和定位,这也是iPhone Air销量不佳的重要因素,市场定位需重新审视。

  他还提到,回溯苹果过往推出的机型,无论是mini、Plus还是如今的Air,都未能成功开拓出新的市场区隔与定位。iPhone mini因屏幕尺寸较小,不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iPhone Plus虽屏幕更大,但在性能和价格上缺乏足够的差异化优势,产品策略需调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