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概念暴涨,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AI导读:
11月11日,A股钙钛矿电池概念暴涨,个股集体飘红。中科院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高效率原型器件。钙钛矿电池稳定性显著提升,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有望率先产业化。多家硅电池厂商涉足,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能有望达百GW+。
11月11日,A股钙钛矿电池概念暴涨3.3%,个股集体飘红,中来股份20CM涨停,德龙激光涨超15%,隆华科技涨超10%,拓日新能、中利集团、杭萧钢构涨停,京山轻机、聚石化学等涨超5%。钙钛矿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
消息方面,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在稳定性方面,该电池在持续运行1529小时后,仍然能够保持初始效率的86.3%;在85℃光热耦合加速老化条件下运行1000小时后,也维持了82.8%的初始效率。这一数据表明,钙钛矿电池在长时间运行和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其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这一研究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方面的协同提升,将为推进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钙钛矿电池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纯钙钛矿电池路线,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有望率先产业化。对于许多有硅技术积累的公司来说,晶硅叠加钙钛矿是一条既能利用原有产线和技术积累、又能降本增效的路线。这种叠层电池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两种电池的优势,提高整体性能。
相较于TOPCon叠层,钙钛矿与HJT(异质结电池,具备对称双面电池结构,中间为N型晶体硅)叠层更合适,需要做的改造更少,同时钙钛矿/HJT叠层电池为串联结构,输出超高电压,提高转换效率。目前HJT-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转换效率目前已达到34.6%,已有多家硅电池厂商涉足。这一高效转换效率,使得钙钛矿电池在新能源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据相关公司官网及券商研报,研发阶段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A股公司是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均为34.6%;通威股份紧随其后,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34.17%;此外,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宝馨科技等研发阶段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均超33%。这些公司在钙钛矿电池领域的研发实力,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落地方面,A股已有多家硅电池厂商涉足。隆基绿能的试验线搭建已完成,产能可保证基础的210半片开发需求;通威股份MW(兆瓦,1兆瓦等于100万瓦)级试验线已在搭建中(5-10MW);晶澳科技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IBC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叠层电池试验线规划中;东方日升成功实现西班牙100MW异质结伏曦Pro730Wp组件的量产交付……这些产业动态表明,钙钛矿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东吴证券表示,钙钛矿电池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能有望达百GW+(吉瓦,1吉瓦等于10亿瓦),组件市场近400亿,设备逐步受益;钙钛矿组件产量有望约45GW,对应玻璃市场空间122.8亿元、封装材料市场46.5亿元、靶材市场49.8亿元。预计2035年整体市场有望达到130GW,对应的玻璃市场310.6亿元、封装材料市场117.5亿元、靶材市场12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8%。这一市场预测,进一步彰显了钙钛矿电池的巨大潜力。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