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市场机构关注存款增长放缓与股市关系。央行报告解释资产配置调整原因,专家称存款搬家说法不准确。利率比价关系影响资金流向,股市上涨提升股票市值比重。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有市场机构将存款增长放缓视为存款“搬家”到股市(关键词1)。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

  11月11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并在专栏“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中,从利率传导机制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说明了资产配置调整(关键词2)的原因。

  有业内专家表示,从宏观层面看,严谨来说,存款搬家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够准确。居民、企业和非银机构用存款买卖股票,只是存款和股票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买股票的人存款减少、股票增多,卖股票的人股票减少、存款增多,整体上看存款是大体不变的。当然,从大类资产市值的角度看,股市上涨(关键词3),会带来股票总市值上升,相对于存款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运行,要求各类利率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

  央行表示,在市场化利率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同资产的回报率及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在套利机制作用下,资金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消除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引导银行存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投融资活动,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例如,存款和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股票股息率、房屋租售比之间都形成比价关系。

  专家表示,对于个体而言,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把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比如,当存款利率趋于下降时,会更愿意买理财资管产品,但从理财资管的最终投向看,大部分也还是购买同业存单、存放在银行或购买债券,最终还是会体现为银行的同业存款或是经营主体的存款。

  另有市场分析人士提到,近期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主要还是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也更愿意持有同业存单。这体现了资金流向(关键词4)的变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