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季度以来,银行板块逆袭,申万银行指数累计上涨近9%,跑赢大盘。资金态度转变,超60亿资金借道ETF进场,银行股调研同步开展。业内认为,低估值高股息属性获认可,公募低配修复,政策引导均衡配置。但市场分歧显现,部分观点警示仅是负债端驱动的“高切低”交易。

  随着A股市场风格变化,曾于三季度领跌的银行板块,在四季度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逆袭”,成为市场焦点。银行板块作为股市热点,其四季度表现备受瞩目。

  自四季度以来,申万银行指数累计上涨近9%,显著跑赢大盘,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股价更是携手创下历史新高,前者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这一强势表现与三季度唯一下跌板块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市场资金态度也同样发生转变。作为三季度公募减持最多的板块,银行板块单季被狂抛53亿股,四季度有超60亿资金借道银行相关ETF进场,银行股的调研也正同步开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的反转背后,是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属性在年末避险情绪中重获认可,也是公募低配修复、政策引导均衡配置的共振结果。但市场分歧随之显现,有人坚信板块配置价值凸显,也有观点警示仅是负债端驱动的“高切低”交易。这场从“机构弃子”到“资金新宠”的转折,银行股反转大戏能否延续?

  银行股颓势反转

  11月12日,A股市场早盘震荡走弱,三大指数短暂翻红后再度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跌0.07%至4000.14点。在此背景下,银行板块逆势走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其中农业银行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关口。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并非单日行情,而是呈现震荡上行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指数四季度以来累计上涨8.86%,显著跑赢上证指数同期3.02%的涨幅。

  和指数相比,个股累计涨幅更为明显。其中,农业银行、重庆银行区间涨幅超过27%,上海银行、厦门银行同期涨幅在17%以上,还有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11只个股涨超10%。若拉长时间维度,农业银行年内累计涨幅已超68%。这与三季度的颓势形成鲜明反差。彼时,以银行为首的价值板块相对落后。在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板块成为唯一下跌的方向,三季度累计跌幅达到10.19%。与此同时,银行板块更是从二季度公募加仓最积极的方向,转为三季度减持力度最大的板块。

  第一财经基于Wind数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剔除QDII产品后,公募基金单季度减持银行板块53.59亿股。在公募持有的55只银行股中,有42只遭遇减持。其中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是公募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分别达到10.4亿股、9.25亿股、5.36亿股。随着四季度市场风格切换,前期领涨的医药、科技主线相继调整,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资产重获资金关注。截至11月11日,跟踪银行相关指数的股票型ETF四季度以来已获得超60亿元资金的净流入,红利低波ETF也有超过46亿元资金进场。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调研信息显示,四季度以来已有11家银行接受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参与机构数量合计达62家。例如宁波银行于11月11日、12日连续接待多家外资机构调研。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获调研的银行在三季度曾遭基金大幅调仓,甚至未进入公募重仓名单。例如在11月11日接待了10余家机构调研的兰州银行尚未有基金重仓。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被减仓超过8500万股,而齐鲁银行则被加仓5913万股。

  机构解读配置价值

  对于银行板块近期的热度回升,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背后实际上是资金面、估值面、基本面与政策面多重共振的结果。他分析称,临近年底,目前市场处于政策与业绩的空窗期,风险偏好有所回落,资金转而寻求更多确定性,开始流向现金流稳定、高分红的防御板块,而银行股凭借“低估值+高股息”的双重属性,再度赢得资金青睐。尤其是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叠加高分红高股息特性,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对长期资金具备显著吸引力。

  “尤其是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叠加高分红高股息特性,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对长期资金具备显著吸引力。”该人士认为,险资长线资金、国家队、公募基金仍有较强增配银行的动力。一方面,主动型基金对银行低配比例扩大,重仓比例降至近五年低位。据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测算,三季度主动型基金对银行板块低配比例为8.38%,环比有所扩大;持仓占比为1.81%,为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南方红利低波指数基金经理崔蕾表示,基金三季报显示TMT板块仓位达到历史新高,而近期市场增量资金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低筹码因子有效性提升,高股息板块当前筹码分位数处于历史低位。

  在她看来,后续高股息板块有公募基金增配的预期,叠加占红利低波权重较大的银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后市红利板块有望继续向好,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另一方面,政策因素也被视为公募增配银行的重要驱动力。前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落地,带来低配板块补仓机遇,部分较比较基准欠配的银行将有望获得增量资金注入,估值具备提升空间。站在当前时点,机构对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判断略有分化。华泰柏瑞基金投资一部总监杨景涵对第一财经表示,尽管银行板块近年来已有一定涨幅,但当前板块估值仍未能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尤其是一些优质区域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其理论估值水平或还有提升空间。

  “许多优质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拨备覆盖率也更高。然而,这些城商行、农商行的估值水平却普遍低于全国性银行,这表明它们可能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杨景涵说。在他看来,银行板块仍然具有一定投资价值,因为“银行板块提供了足够数量、质量优良且符合红利策略要求的投资标的,能够充分满足组合的构建需要”;另一方面,煤炭、有色、钢铁等其他红利类资产聚集的板块,尽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反内卷”政策,但其行业长期趋势、以及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待观察。不过,也有华北地区基金经理持谨慎态度。他认为近期银行股的“高切低”操作主要由负债端驱动,属于阶段性增配。“根据不同的产品配置需求,阶段性增配银行股是可行的,因为纯粹的红利资产能选择的行业并不多,如部分龙头的银行、煤炭等行业,因此在负债端驱动的风格切换中仍具备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