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之杰电讯二次冲刺A股,业绩波动及用工问题引关注
AI导读:
华之杰电讯二次冲刺A股,曾因科创属性未获认可终止注册。公司近几年业绩波动大,员工人数增加但采用“小时工”方式,无“五险一金”。此外,公司多处数据存在差异,客户集中度高,存货和应收账款金额逐年上升。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 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杰”)主板IPO将于3月28日“上会”。这是华之杰第二次冲刺A股,曾于2020年9月申报科创板,2021年7月“过会”,同年12月“提交注册”,但2022年因“科创属性未获监管层认可”决定“终止注册”。2023年3月,华之杰更换保荐券商后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了IPO申请。
华之杰实控人陆亚洲拥有香港永久居留权,妻子何永红长期居住在加拿大,女儿陆静宇长期定居美国。何永红2021-2023年收入主要为理财投资收入,分别为1257.64万元、1361.72万元和720.59万元,另有房产出租收入。此次IPO问询函回复显示,陆亚洲控制的关联企业超能公司,于2022年收到华之杰分红款2554.81万元,其子女收到款项后主要用于境外个人房产购置等。业内人士称,通过设立BVI公司间接持股,实际控制人可以更灵活地处置股权。
华之杰近几年业绩波动较大,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亿元、10.19亿元、9.37亿元和12.3亿元,员工人数却从2021年的1248人增至2024年的1624人。中国网财经记者以求职者身份了解到,华之杰工厂大多采用“小时工”,工资17元/小时,每天工作12小时,无“五险一金”。对此,华之杰回应称统计口径差异,公司工时与产量相匹配。
华之杰10位董监高和其他核心人员2024年薪酬合计超千万,其中董事长陆亚洲税前薪酬超过400万元。此外,华之杰多处数据存在“打架”,如招股书与回复交易所问询函中的财务数据存在差异,华之杰表示主要系追溯调整所致。华之杰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超67%,存货和应收账款金额逐年上升,公司表示与主要客户合作情况良好,回款情况正常。
华之杰产品质量问题也曾被诟病,曾与苏州宏鹏电子有限公司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另外,华之杰还与江苏毅达签订了对赌协议,若2025年底前未能实现合格IPO,实控人需回购股权。目前,华之杰IPO还未“上会”,留给华之杰和陆亚洲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