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IPO新规出炉,利好机构投资者
AI导读:
港交所IPO新规出炉,8月4日正式生效。新规优化建簿配售份额、提供回拨机制选择,并调整公开市场规定。新规利好机构投资者,增加其参与定价积极性,同时平衡不同投资者需求,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庞华玮 港交所IPO新规出炉,8月1日刊发咨询总结,新规于8月4日正式生效。
新规优化主要涉及三项内容: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由50%下调至40%;允许新上市申请人选用机制A或机制B;调整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规定。
新规中最受关注的是发行人至少将40%新股份额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港股新股发售通常分为基石配售、建簿配售和公开认购三部分,建簿配售是指向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配售的股份。新规强制保证了机构投资者40%的份额,增加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定价的积极性。
此外,新规对港股IPO回拨机制提供A或B两种机制供公司选择。举例来说,以蜜雪冰城为例,如果按照8月4日新规,选用有回拨比例的A机制也最多回拨35%,而通过B机制则将分配给散户的比例限制在10%,两者均会大大降低散户的中签概率。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建议,对于希望吸引更多散户投资者的企业,建议优先采用机制A;对于希望控制发行节奏的企业,机制B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新规对于公开市场规定方面的主要变化是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的调整,联交所决定保留现有的基石投资六个月禁售期规定。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火热,截至7月25日,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融资规模方面,今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希望通过改革,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平衡各种不同类型的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需求。
托合江认为,新规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信心、增强港股IPO的国际竞争力、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灵活性,以及与A股市场形成联动效应。
托合江建议,散户投资者应关注新规带来的回拨比例提升,合理评估新股的申购机会。上海章和投资董事长高国垒表示,港交所在有选择地释放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也平衡了市场整体稳定性与个股发行成功率及交易活跃度。
一位主要投资于香港的机构投资者表示,新规提升机构定价参与度和市场稳定性,应加大对散户风险提示,减少散户参与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