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界面新闻获悉沪深交易所下发《发行上市审核动态》,解答申报前咨询沟通要求。今年6至7月151家企业IPO获受理,北交所为主力。深交所明确预沟通非预审核,上交所称与预先审阅有别。预先审阅是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创新,能减少正式审核负担。

界面新闻从券商人士处获悉,近期,沪、深交易所向券商下发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对申报前咨询沟通工作要求进行解答。

今年6至7月,共有151家企业IPO获受理,北交所为主力。深交所明确“预沟通不是预审核”,上交所亦提及申报前咨询沟通非必备程序,与“预先审阅”有根本区别。

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预沟通,指发行人、中介机构在提交申请文件前,可就规则理解和适用问题与交易所审核中心咨询沟通。

随着《科创成长层指引》等规则落地,《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受关注。预先审阅机制是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创新。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预先审阅和审核本质无区别,但不披露不算审核时间,对发行人而言,通过预审意味着正式过审概率提高。

也有投行人士称,“IPO预先审阅机制”试点是监管预沟通服务的延伸和创新,能减少优质科创企业正式审核负担,降低项目推进不确定性。

一家华东券商资深投行人士表示,预先审核申报基本是秘密审核,要求保密且不对外公开。

同时,上交所提及咨询沟通问题类型及不属于沟通范围的情形。此外,上交所还对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科创企业再融资事项及科创属性认定等情况予以明确回复。

自2024年上交所在科创板先行先试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以来,寒武纪、迪哲医药等11家公司申请再融资已近280亿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