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种功能性材料生产商武汉吉和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冲刺北交所上市,关键时期出现国有股东提前撤退、核心技术人员离职,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骤降,仍计划募资扩产,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目前,特种功能性材料生产商武汉吉和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和昌)正冲刺北交所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吉和昌冲刺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关键时期,出现国有股东提前“撤退”、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等情况。

财务方面,2022~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虽然吉和昌营收保持增长,但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骤降4.3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毛利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况下,公司仍计划募资扩产。这一反常现象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近期,北交所就吉和昌控制权稳定性、募投项目合理性等问题发出审核问询函。

原技术总监任凡离职

吉和昌主要从事表面与界面处理相关特种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股权方面,公司呈现出“双实控人”的特殊架构,宋文超和戴荣明通过直接持股及三家平台合计控制公司62.29%的股份。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吉和昌冲刺上市的关键时点,还出现了核心技术团队变动的情况。2025年3月,吉和昌原技术总监任凡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选择离开的还有国有股东,2022年6月引入的高新投创投等国有股东,曾约定2024年底前未上市即触发对赌,却在2024年9月提前退出。

去年主业毛利率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吉和昌营收稳步增长,但净利润增长缓慢,3年累计增幅仅0.46%。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吉和昌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13%、31.59%及27.29%,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4.3个百分点。吉和昌解释称,一是受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竞争影响,二是外购产品销售占比有所提高,其毛利率相对较低。吉和昌主营业务毛利主要来源于三大业务板块,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曾经是公司的利润支柱,但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21.49个百分点至39.63%。深究下来,吉和昌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板块毛利率从2022年的45.49%下降至2024年的36.01%,下降9.48个百分点。吉和昌的毛利率下滑并非个案,而是行业低迷的缩影。

问询函要求说明情况

在当前行业低迷的背景下,吉和昌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02%、73.51%及69.03%,2024年同比下滑4.4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产能利用率下滑尤为明显。令人费解的是,吉和昌仍计划通过IPO募资2.96亿元用于扩产和补流等。2025年一季度,吉和昌营业收入为1.19亿元,同比下降7.5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9.55万元,同比下降7.67%。针对一季度营收下降,吉和昌解释称,主要原因系2025年一季度光伏片市场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终端客户整体开工率偏低。近期,北交所审核问询函也特别要求吉和昌说明“扩产产品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本次募投生产项目设计是否合理”。

就本次北交所上市事项,2025年8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吉和昌并向公司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