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热度空前,68家企业上市,募资总额激增。中资券商成主导力量,A+H上市火热,78家A股公司递表港交所。历史数据显示,港股四季度表现可期,当前为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洼地”。

  “港交所的钟越敲越响了!港股IPO热潮”这句话正在不断被验证。9月30日,紫金黄金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作为紫金矿业继2003年H股上市、2008年A股上市后的第三次重大资本运作,紫金黄金国际的上市标志着企业全球化战略迈入全新阶段,也成为今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港股市场)热度的生动注脚。港股IPO市场(港股市场)作为全球金融高地,正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数据显示,香港市场前三季度共有68家企业上市,同比增长47.83%;合计募资总额高达1823.97亿港元,同比激增222.16%,创下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稳居全球新股市场榜首。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势头,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浓厚兴趣。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彰显四大特征。一是中资券商扮演主力,主导市场格局。中资券商在香港已从昔日的“参与者”蜕变为如今的“主力军”,成为推动港股IPO市场的核心力量。二是A+H上市火热,巨头项目云集。年内已有5家企业募资额超过100亿港元,其中有4家均来自A+H,显示了港股市场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三是基石投资者深度参与,认购比例居高。基石投资者方面,共有57家公司引入了基石投资者,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港股新股的坚定信心。四是上市首日表现稳健,投资者获得感强。多数新股上市首日实现上涨,为打新投资者带来了可观收益,进一步巩固了港股IPO市场的吸引力。

  此外,港股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在持续显现。截至目前,还有298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中,计划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的队伍也在继续壮大。LiveReport显示,今年以来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还未上市的A股公司累计达到78家,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港股市场在全球投融资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中资券商比拼港股IPO

  港股市场作为全球金融高地,历来是券商必争之地。近年来,中资券商在此表现日益抢眼,正加速争夺市场份额。从保荐数量来看,中资券商已占据明显主导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中金国际以24单稳居榜首,中信证券(香港)以18单位居次席,相比之下,外资大行如摩根士丹利亚洲和高盛(亚洲)分别仅有9单和6单,中资券商在数量上明显领先。

  尽管中资券商在数量上领先,但港股市场仍为高度竞争的“红海”。从数据看,尾部券商保荐数量有限,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在成为多家券商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推力。华北地区某中型券商向记者透露,为强化境内外投行业务协同,公司已建立多维度联动机制。

  前不久的10月3日,国联民生证券宣布香港子公司正式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取得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公司表示,将以此为契机,重点构建三大业务线:一是证券承销业务,二是销售交易业务,三是资产托管业务。通过整合这三类业务,公司计划打造“承销-交易-托管”一体化服务平台,强化跨境服务协同效应。

  记者了解到,除传统IPO保荐外,中资券商正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强化整体竞争力。在并购重组、资产管理和机构经纪等领域持续发力,逐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

  78家A股公司递表港交所

  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的重要桥梁,香港资本市场始终在全球投融资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30日,今年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且尚未招股或上市的公司共计298家,其中不乏来自A股市场的知名企业。LiveReport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8家A股公司递表港交所,其中包括立讯精密、牧原股份等12家市值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这批企业的集中赴港,不仅反映出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优质企业的强大吸引力,也预示着“A+H”双平台战略正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

  港股在四季度是否值得期待?

  历史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在四季度通常表现较好,这种“年末效应”与资金布局次年预期、政策窗口期等因素相关。此外,港股当前仍是全球主要市场中的“估值洼地”,从资金流向来看,2025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达10842亿元,远超前几年同期水平。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明确表达了对港股行情的乐观态度,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低估值品种补涨机会。随着三季度恒生指数成功突破并站稳25000点这一关键分水岭,市场对港股后续走势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建银国际也在此背景下给出了对港股市场的判断,认为牛市格局已基本确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