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28日早盘,机器人板块走低,多家机器人概念股大幅下跌。高盛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不明朗,宇树科技机器人硬件虽稳健但尚未准备好履行功能型任务。预计人形机器人5-10年后可能出现实际应用,业界目前面临数据匮乏等挑战。


2月28日早盘,机器人板块走低,截至午间收盘,多家机器人概念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大力德跌停,埃夫特、三丰智能跌超10%,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兆威机电、丰立智能、步科股份、埃斯顿、拓斯达等个股跌幅也均超过7%。

消息面上,高盛杜茜团队于2月27日发布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尽管宇树科技机器人硬件表现稳健,但仍未准备好履行功能型任务,这一观点给正热的机器人板块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压力。

研报进一步指出,宇树人形机器人H1仅有19个自由度,因此难以处理复杂而精细的任务。关于商业化进展,宇树科技表示,未来2-3年内人形机器人难以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效率,但预计5-10年后可能会出现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目前,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仅为几百台,主要用于满足大学实验室研发以及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的需求。

高盛预计,到2027年和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分别达到7.6万台和50.2万台,这一步伐慢于市场预期,意味着AI赋能的机器人时代仍需等待。

另据公开报道,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对中国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研。其调研报告指出,尽管在运动控制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仍需算法和硬件的持续改进。

报告还提到,尽管有多家组件供应商声称已将产品发送给集成商(包括特斯拉)进行测试,但在产能建设和产能提升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精密加工、产品一致性等问题,这些都将在最初几年内对效率、产量和成本产生影响。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代表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为例,虽然已对外出售,但目前仍停留在“大玩具”阶段,能够完成跳舞、逛街等单一任务,但尚未展现出更实用的应用价值。

对于能干活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能够落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AI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后年,一些基础的应用场景,如服务业或工业领域,可能会逐步推广起来。然而,家用场景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从技术角度看,数据匮乏是当前制约通用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吴证券详细解析了训练出好用的端到端大模型的难点,指出目前机器人实际单一场景的训练数据量远远不足,且数据获取难度极高。

该机构表示,业界目前还无法解决数据端的问题。但各家都在努力收集数据,先在单一场景下实现一定程度的泛化,从而让更多人形机器人投入实际运用。预计3-5年后,当市场上有足够多的人形机器人数据,并且硬件方案逐步收敛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