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推出“1+6”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恰逢其时,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潜力大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张赛男实习生张长荣北京、上海报道

未盈利企业上市,历来是市场焦点。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推出“1+6”政策,提升制度包容性,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1+6”政策中,“1”指在科创板设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六项措施。

科创板创立时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第五套标准开创境内资本市场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上市先河。2024年证监会发布“科八条”,明确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市场人士认为,重启“第五套标准”上市恰逢其时。截至6月18日,37家公司计划通过该标准登陆科创板,20家已上市,5家在审。

行业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潜力大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田轩预计,未来两年内,每年借此上市的企业有望达15至20家。

市场关注科创板“预审”制度及“科创成长层”功能定位。投行关注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后,是否会出针对性行业指引。

田利辉建议从升级技术门槛、差异化信息披露、约束减持、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方面优化。王骥跃认为评价指标不宜明确化和细化。

田轩建议从企业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商业模式、团队实力等多维度评估优质未盈利企业。章俊建议从严格审核技术战略匹配度、深入评估研发投入效能、审慎评估现金流管理与资本适配性三个维度挑选适合IPO的优质未盈利企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