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迎来AI芯片上市潮,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披露招股书。摩尔线程被誉中国版英伟达,拟募资80亿,但累计亏损超50亿。其面临估值压力,未来盈利节点仍存不确定性,盈利前景依赖政策驱动。

  科创板迎来AI芯片上市潮的关键时刻。6月30日晚间,国内GPU领域两大创业公司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同时披露招股说明书,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其中,摩尔线程被市场冠以中国版英伟达的称号,此次拟募集资金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与美国芯片管制的双重刺激下,国产GPU站上了风口。然而,摩尔线程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50亿元。尽管寒武纪上市曾点燃市场热情,但在资本日趋理性的当下,摩尔线程能否重新激发市场热情还未可知。

  “中国版英伟达”

  2019年-2020年,半导体国产化的需求愈加迫切,科创板注册制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半导体企业上市的处境,催生了半导体投资和创业热潮。摩尔线程就诞生在这个节点,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摩尔线程的多名高管均出自英伟达,且过去几年,摩尔线程其实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共有85名机构股东/法人股东,其中55名股东属于私募股权基金或私募基金管理人。

  但一级市场融资规模有限,芯片领域具有高投入的特点,摩尔线程需要通过上市持续加大创新项目研发投入。据招股书,该公司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募集资金将应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等。

  至于摩尔线程上市后的表现,同为AI芯片厂商的寒武纪这两年在股市的发挥格外瞩目,但今时不同往日,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潮已经明显降温。

  菁锐智库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袁博表示,目前,整个AI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开始转向理性,更关注产品落地和商业化能力,“摩尔线程的IPO面临估值压力,难以复刻寒武纪的股市奇迹,除非能展示大客户订单或技术突破。”

  业绩持续亏损

  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表示,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过,摩尔线程也承认,无论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还是公司体量方面,该公司与英伟达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几年,摩尔线程这几年的收入的确实现了大规模增长,2022年-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和4.38亿元。但因为芯片行业的高投入特点,摩尔线程成立以来研发投入高企,致使公司出现大幅亏损。

  除了亏损,摩尔线程还面临着一个问题。该公司于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对其采购美国生产原材料等产生一定限制。

  好在,从营收和亏损额的走向来看,摩尔线程的业绩表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且值得一提的是,摩尔线程的毛利率水平提升明显,已经超过同行的几家。

  至于未来的盈利节点,袁博表示,相比寒武纪的ASIC芯片,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几家国产GPU通用性更强,适配场景更广,但是在政企推理场景,寒武纪和这几家国产GPU企业存在强竞争关系。“在训练场景,这几家的GPU均无法和英伟达甚至华为相比。和英伟达对比来看,CUDA生态和技术差距仍是主要瓶颈,目前这几家国产GPU的盈利前景依然主要依靠政策驱动。”

  此外,随着中国国产AI技术的持续突破,中国AI技术水平已经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AI市场亦随之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36119.74亿元,其中,中国GPU市场规模在2029年将达到13635.78 亿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