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89家,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生力军。超八成公司为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为硬科技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创板开市6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已由首批25家增至589家,成为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超八成公司为新兴产业,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科创板构建了以“硬科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平台,推动了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589家,IPO及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公司上市后,呈现了良好的成长性。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9%。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相关行业专家认为,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硬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板块定位和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产业等行业龙头。

  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全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就研发效果而言,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16项。

  尹志尧中微公司董事长

  科创板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开市6年来为科创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微公司持续突破创新,在产品研发与技术进步方面突飞猛进,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朱义百利天恒董事长

  百利天恒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得益于制度突破,为我们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和跨国药企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

  何小龙华润微董事长

  上市5年多来,华润微依托资本市场之翼,在重庆建成国内领先的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生产线,同步投运先进封测基地;深圳12吋特色模拟晶圆生产线破土而出。

  刘靖康影石创新董事长

  科创板上市为影石创新注入了全新发展动能。上市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产品研发层面。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上市公司的品牌公信力显著提升了我们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

  吕光泉拓荆科技董事长

  对拓荆科技而言,登陆科创板是公司发展的“加速器”。上市后,借助科创板平台与资本市场支持,公司突破了发展瓶颈,驶入成长快车道。

  崔山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

  上市后,公司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技术研发和前沿探索注入了源头活水。公司得以在AI、机器人等领域持续投入,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孙成思佰维存储董事长

  自2022年登陆科创板,我们不断加码技术研发,打造从芯片设计、存储解决方案、先进封测到测试装备开发的一体化能力。

  沙超群海光信息总经理

  得益于科创板丰沃的投融资土壤以及政策工具箱,海光信息近年来不断在公司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上取得显著进展。

  全刚石头科技总裁兼副总经理

  作为一家智能清洁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对我们而言,是“创新加速器”,更是“梦想的见证者”。上市以来,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成就,是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徐鹏九号公司副总裁兼董秘

  科创板上市不仅为公司注入募集资金、提升银行授信能力,更以严格监管要求推动治理规范化,筑牢发展根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