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人才汇聚与产学研融合驱动创新
AI导读: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以制度创新和生态建设为抓手,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人才创新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科学家创业成为鲜明特色,产学研贯通机制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股权激励制度有效支持科技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昕怡)科创板开市六年来,以制度创新和生态建设为抓手,为科学家创新创业培育沃土,持续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人才创新优势向产业发展与国家竞争优势转变。
数据显示,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四成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推动1100余项合作项目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科创板的产学研贯通机制正在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科创家”群体汇聚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科学家创业成为科创板的鲜明特色,领军人才在科创板汇聚,共同书写科技创新故事。其中,院士领衔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同时,高校教授架起产学研桥梁,如龙芯中科在高校支持下,开启我国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的自主研制之路。
达梦数据董事长冯裕才拥有近18年的博导经历,从率队研发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到带领公司成长为国内少数拥有全部源代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厂商,实现年营收突破10亿元。
人才夯实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技术突破源于专业精耕。据统计,科创板公司实控人中有约110位本科毕业于中国C9高校。科创板“关键少数们”的“校友集群”效应,正转化为板块的产业集聚优势。
联影医疗创始人薛敏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他带领企业打破国际垄断,推出创新产品。而作为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奕瑞科技实控人顾铁也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科创板公司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四链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应用。数据显示,近三年科创板公司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超八成。
从合作形式看,超七成科创板公司联合985/211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系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超四成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例如,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联合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聚焦光伏领域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制度包容性激发创新主体发展活力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科创板持续发挥枢纽功能,有效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人才引进方面,科创板推出更具适应性的股权激励制度,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吸引、留住和鼓励人才。资本助力方面,2024年上交所在科创板先行先试再融资认定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