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政策调整:科创成长层落地,硬科技企业迎资本春天
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意见,首批32家未盈利企业入层,营收净利润双增。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禾元生物顺利过会。业内预计新增第五套IPO项目未来几个月内上市,科创板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本报记者毛艺融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即将满三个月,这一政策调整(SEO关键词1: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9月10日在出席“硬科硬客”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2025年会时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在特定的经济周期和市场需求下,为技术突破型企业送上的“及时雨”,让处于研发攻坚期、暂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术”的企业,不用等“盈利答卷”就能拿到“资本入场券”,努力打通硬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首批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直接入科创成长层。这些企业普遍处于研发密集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潜力,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动能。2025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合计营收同比增长37.79%,合计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王泊还在前述场合透露,自科创板“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从问询重点来看,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IPO过程中,除回答募投项目合理性、收入确认方法合规性等常规问题外,还需面对更具针对性的问询,包括持续亏损原因、预计实现盈利的时间及可行性、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风险等。除了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以外,其余四类均未设置“盈利门槛”。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套至第四套分别设置“营收规模+研发强度”“营收规模+现金流”“营收规模+市值”的考核要求。第五套标准则不设置业绩要求,但也更考验“硬实力”,核心考核条件是“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适用于尚未商业化但技术领先、市场前景明确的创新企业。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正式重启后,首家申报企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已于7月1日顺利过会,7月18日注册生效,标志着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通道正式恢复。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禾元生物的例子明确传递出第五套标准聚焦技术独创性、产业化临界点清晰的监管导向,强化“支持真创新、严控风险”的制度公信力(SEO关键词2:制度公信力)。科创板正通过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推动具备全球突破意义的硬科技企业加速转化(SEO关键词3:硬科技企业)。
对于科创板“1+6”政策落地后新增第五套IPO项目正式上市的时间,业内预计未来几个月内有可能出现。银河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张琦认为,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市场制度支撑。近3个月以来,科创板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5年6月18日至9月15日期间,科创板成交额同比增长339.56%,平均换手率为216.73%,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116.73个百分点。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政策研究院院长吴开达表示,随着科创板成长层揭开面纱,我国资本市场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预计未来或从精细化分层机制、上市标准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优化、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深化沪港融合与国际协同等方面有所突破(SEO关键词4:资本市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