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科创与耐心资本共筑新质生产力
AI导读:
宇树科技完成IPO辅导,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科创板、债券市场“科技板”等政策提升包容性。资本活水向“硬科技”聚集,科创债成信用债市场增长极。耐心资本如社保、险资等加速入场,为科创注入新动能。构建包容性资本市场生态,激活创新全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
宇树科技日前完成IPO辅导工作,为机器人赛道资本化按下加速键,释放出资本市场加码支持科技创新的最新信号。今年以来,科创板“1+6”改革、债券市场“科技板”、“并购六条”配套举措等标志性政策密集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
证监会近日明确提出,着力推动市场更具韧性、更加稳健,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市场人士预期,资本市场有望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引导要素向创新领域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资本活水精准“滴灌”硬科技
今年以来,资本活水持续向“新”倾斜,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发行主体持续扩容、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品不断丰富等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92家企业完成A股IPO。从行业分布看,来自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硬件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居多;从上市板块看,有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9家登陆创业板,20家登陆北交所,占比超六成。上述情况表明,资本活水在进一步向“硬科技”领域聚集。德勤预计,在政策持续支持下,科技、新能源等行业的新发行上市企业将继续成为A股市场关注热点。
债券市场亦稳步推进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对重大战略、关键领域的优质服务。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以来,发行规模稳步扩大。作为投资者便捷参与科创债市场的工具,科创债ETF也迎来配置窗口期。国金证券首席资产配置官、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认为,当前科创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规模扩容;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在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过程中孕育结构性机会。随着科创债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地,叠加债市整体环境向好等因素的影响,科创债有望成为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增长极。尹睿哲说。
更多创新金融工具多点开花。日前,首单兼具股债属性的科创可转债获批。11月7日,新三板挂牌企业钢研功能公告称,公司获批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元的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6年。国信证券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科创可转债规范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的透明度,也能够化解明股实债、利益输送等不规范情况,打消投融双方的顾虑,促进资金加速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耐心资本为科创注入新动能
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壮大耐心资本。当前,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正加速入场,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作为耐心资本的“标杆力量”,社保基金正以实际行动加码科创投资。10月27日,浙江社保科创基金在杭州举行签约仪式;10月31日,江苏社保科创基金在南京签约……稳定且可持续的耐心资本将为科技创新的发展带来强劲动能。在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看来,社保基金的入场,树立了耐心资本的标杆。社保基金以超长的投资周期和稳健的投资理念,较好地匹配了“硬科技”创新的需求,可以为科学家、创业者、早期投资机构提振信心。
保险资金凭借“长期属性”天然契合科创需求,在杭州“六小龙”等创新企业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长期陪伴的印记。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已有数十家保险机构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现身杭州“六小龙”的股东名单,其中不乏保险系私募基金的身影。这是险资等耐心资本近年来在“硬科技”领域持续发力的生动例证。这表明,险资正在从传统的“资金提供者”转型为“资本+服务”的综合赋能者,通过广泛参与VC/PE基金,精准支持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以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也在积极布局。例如,中国国新近期联合北京市西城区举行央企战新基金发布仪式。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这类基金投资逻辑更注重整合产业和资源优势,超越单纯的财务回报。不仅可为被投企业注入长期资本,还将联动央企庞大的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构建“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产业赋能”深度融合的战略创新生态体系。
包容性生态释放制度红利
激活创新全链条,根本在于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资本市场生态。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吸引力,涵养更具包容性的投融资生态。以创业板等板块改革为抓手,诸多改革举措值得期待。融资端改革将聚焦精准适配,通过优化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包容的金融服务。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表示,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投资端则着力培育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更好匹配科创企业资金需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优化创业投资生态体系,推动企业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资本形式发展,借助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协同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具耐心的资本支持,扩大对早期、小型及长周期项目的覆盖面。产品端需打造“全周期、多工具”的融资矩阵,适配科创企业“长周期、高风险、轻资产”特性。潘向东建议,推广“投贷联动”机制,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共同筛选项目,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完善评估标准与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基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