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关税风暴席卷全球,对大类资产配置带来挑战。文章分析关税风暴的影响,提出三条长期投资主线,包括“以我为主”的对冲发力、避险逻辑的重新定义及大国博弈下的“星辰大海”,帮助投资者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站在2025年的起点,不少人曾将这一年视作“大变局”之年。

  果不其然,这一年的世界,逐渐从一幅熟悉的拼图,演变成一盘充满未知的棋局。

  2025年4月第一周,特朗普政府意外挥舞关税大棒,消息落地三日内,全球股市蒸发超10万亿美元市值,VIX恐慌指数一度攀升至60,市场情绪陷入“极度恐惧”。关税风暴席卷全球,资产配置面临挑战。

  2025年4月第二周,风未止、剑犹悬,投资者的手机推送仍然在美国阴晴不定的政策间不断跳跃,“暂缓90天征收”“部分电子产品豁免”等戏剧性反复的消息纷至沓来。

  事实上,这场关税风暴并非孤立事件。从美国颠覆理性认知的“对等关税”计算公式,到我方迅速且合理的反制举措;从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的历史新高,到美元指数跌破100刷新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或许正站在全球货币信用体系重构的临界点上。

  资产配置的锚在震动,但其底色却并未改变。身处其间的投资者,或许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意义。

  01 横冲直撞的“灰犀牛”

  ——这场关税风暴有何不同

  我们可以把关税想象成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当一个国家进口外国商品时,就像一辆辆货车要穿过边境的“收费站”,而关税就是它们必须缴纳的通行费。

  政府通过调高或调低这个“过路费”,就能像水闸一样控制商品的流动成本。

  关税风暴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相较于七年前的贸易战,第二幕舞台上的博弈更为激化,其中最关键的是政策逻辑的转变,即美国从自由贸易走向“无差别”保护主义的转变。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重构全球贸易规则,但此举可能引发全球贸易萎缩,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图:美国的关税贸易变迁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比较优势的失衡,即便产品回流到美国,只要成本居高不下,无法低于全球含税平均价格,那么回流的制造业也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从市场反应来看,呈现典型Risk-Off特征,美国则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模式。

  02 关税“冲击波”之下

  ——关于投资的认知新坐标

  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应回归资产配置的本质,把握三条长期主线,以纪律战胜情绪。

  主线一:“以我为主”的对冲发力

  A股在周初回落后连续反弹,展现出源于政策托底与估值优势的较强韧性。特朗普关税带来的外部冲击,增大了市场对国内宽松政策及提振内需措施加快出台的预期,关注受益于内需崛起的食品饮料、旅游及房地产

  主线二:避险逻辑的重新定义

  短期内,资金往往会寻求避险,然而传统的避险资产逻辑却在悄然发生转变。美债避险属性正逐渐被削弱,黄金的避险逻辑愈发加强。

  围绕红利构筑防御性组合,考虑以债基、红利/自由现金流ETF作为底仓构筑缓冲垫,叠加保持黄金ETF的仓位配置,并且关注可能受益于反制措施的稀土有色、豆粕及农业。

  主线三:大国博弈之下的“星辰大海”

  关税冲突是一场“持久战”,投资者需保持长期视角,关注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

  中欧贸易关系改善、东南亚制造业转移正成为全球化退潮中的“新绿洲”。捕捉技术进步带来的指数级增长趋势,配置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中国硬科技”。

  03 与国运同频共振

  ——历史纵深之下的长期主义叙事

  中国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风险意识,更是历史纵深下的战略眼光。

  当旧秩序的灯塔在债务浪潮中摇晃,新世界的曙光正在从东方升起。今天的关税风暴,不过是这条螺旋上升曲线上的又一个波动。

  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会继续做正确的事——保持在场,保持理性,保持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与信心。相信中国经济与市场的内生韧性,我们便能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应对“大变局”:关税风暴之下,大类资产配置怎么做?)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