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当地时间11月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逾3%,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获批。美联储官员发表偏“鹰派”言论,称对继续降息感到不安。市场人士分析,美股科技股存在获利了结现象,政府“停摆”持续,给市场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美股市场遭遇“黑色星期四”,科技股市场表现低迷。当地时间11月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0.84%,报46912.30点;纳指跌1.90%,报23053.99点;标普500指数跌1.12%,报6720.32点,科技股集体走低成为市场焦点。

  大型科技股普跌,其中微软连续七个交易日下跌,创2022年以来最长连跌天数;Robinhood跌近11%,创3月份以来最差单日表现。英伟达特斯拉跌超3%,英特尔、亚马逊跌近3%,Meta跌超2%,微软跌超1%,市场对科技股的担忧情绪蔓延。

  个股方面,特斯拉跌逾3%,当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股东批准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超过75%的股东支持他将公司转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的愿景。这一计划引发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成为科技股市场的重要议题。

  此外,当地时间周四,包括2026年美联储议息票委、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等在内的美联储官员先后发表偏“鹰派”言论,称对继续降息感到不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科技股和整体股市的担忧情绪。

美股科技股普跌

  当地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大幅下挫。截至收盘,道指跌398.70点,跌幅0.84%,报46912.30点;纳指跌445.80点,跌幅1.90%,报23053.99点;标普500指数跌75.97点,跌幅1.12%,报6720.32点。

  大型科技股普跌,英伟达、特斯拉跌超3%,英特尔、亚马逊跌近3%、Meta跌超2%,微软跌超1%,奈飞、苹果小幅下跌;美光科技、谷歌小幅上涨。其中,微软连续七个交易日下跌,创2022年以来最长连跌天数。Robinhood跌近11%,创3月份以来最差单日表现。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03%。小马智行跌超8%,再鼎医药跌超6%,联电跌超5%,金山云、名创优品跌逾3%,蔚来、霸王茶姬等跌超1%,携程网、腾讯音乐等小幅下跌;小鹏汽车涨超9%,百度涨超3%,阿里巴巴、极氪涨超1%,BOSS直聘、理想汽车等小幅上涨。

  有市场人士分析,美股科技股存在获利了结的现象,而美国政府“停摆”还在持续,这也给市场情绪带来了负面影响,科技股市场或面临进一步调整压力。

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获批

  当地时间11月6日,受美股市场科技股集体走低拖累,特斯拉跌逾3%。

  同日,特斯拉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超过75%的股东批准,支持他将公司转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的愿景,这一决策对特斯拉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新的计划,马斯克可以在10年内从特斯拉股票中赚取高达8780亿美元。马斯克将获得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票,但必须向特斯拉支付一些款项。特斯拉董事会和投资者表示,从长远来看,近1万亿美元的一揽子薪酬计划有利于股东,因为马斯克必须确保特斯拉实现一系列里程碑才能获得报酬。

  马斯克未来十年的目标包括:交付2000万辆汽车、投入运营100万辆Robotaxi、销售100万台机器人,核心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他要获得报酬,特斯拉的股票价值必须同步上涨,首先要从目前的1.5万亿美元涨到2万亿美元,然后一路涨到8.5万亿美元。根据新的薪酬方案,在7年半的时间里,马斯克不能出售任何股票,市场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美联储官员释放担忧情绪

  当地时间周四,又见美联储官员“撒鹰”。2026年美联储议息票委、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表示,通胀水平持续高企不利于美联储再次降息。哈玛克说:“在上周的政策会议之后,我认为货币政策几乎没有限制性,而且在我看来,目前应该采取进一步政策行动的理由并不明显。”

  哈玛克进一步称,美联储继续面临高于其目标的通胀压力,而目前的货币政策设定对经济增长势头几乎没有限制作用。她同时还强调了其对上周美联储降息的决定持反对态度。同日,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也表示,在政府关门期间缺乏通胀数据,让他对继续降息感到更加不安。

  他认为,相比劳动力市场,通胀领域的私营部门数据来源并不多,因此在持续的政府关门期间,决策者对物价走势的把握不如对招聘情况那样清晰。“如果通胀端正在出现问题,我们要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这让我更加不安。”11月7日,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0.6%,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29.4%。美联储到明年1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4.2%,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7.7%,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8.2%,市场对美联储未来政策走向保持高度关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