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迎来新机遇
AI导读:
近期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刷新互联互通机制最高纪录。分析人士称其正成为港股流动性与估值优化的关键力。未来政策优化、税收改善等因素将继续吸引资金南下,为港股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后市建议关注港股三大方向投资机会。
近期,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成为港股投资新热点。Wind数据显示,11月11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44.67亿港元,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已超过1.3万亿港元;自港股通开通以来的累计净流入规模也突破5万亿港元,刷新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港股市场迎来新机遇。
分析人士认为,南向资金正日益成为港股市场流动性结构重塑与估值体系优化的关键推动力。未来,政策层面的互联互通机制优化、税收政策改善、优质资产赴港上市等多种因素共振,将继续吸引中长期资金南下;公募、险资、社保、养老、企业年金及理财子的同步扩容,将共同改善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为港股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累计净流入规模突破5万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13098.1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78.69亿港元增长逾1.6倍。值得注意的是,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突破5万亿港元,再次刷新香港-内地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彰显港股市场吸引力。
从南向资金持仓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为5573.90亿股,较2025年初的4665.38亿股增加908.52亿股;持仓市值超过6.3万亿港元,较2025年初的3.6万亿港元增加2.7万亿港元,港股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方面,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为15762.36亿港元、13100.89亿港元、9018.37亿港元。此外,南向资金对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市值超5100亿港元,对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超5000亿港元,港股行业布局广泛。
个股方面,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6500亿港元,持仓阿里巴巴-W超3400亿港元,持仓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均超2600亿港元,持仓工商银行、中国海洋石油均超2100亿港元,持仓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汇丰控股、美团-W、中国银行均超1000亿港元,个股投资机会丰富。
今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对建设银行、昊天国际建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持数量居前,分别为71.41亿股、61.63亿股、54.41亿股、49.28亿股、31.75亿股,港股增持动态活跃。
关注三大方向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港股市场今年的表现呈现出几个清晰的特征:一是估值和情绪贡献主导,二是结构性表现突出,三是板块轮动显著,四是资金流入助推。在资金方面,南向资金大幅涌入,外资分化加剧。港股高度结构化的轮动行情背后与流动性的活跃有直接关系。预计未来一年主动公募与险资部分增量或达6000亿港元,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个人投资者入市,潜在规模或达5000亿港元,港股投资前景广阔。
“港股情绪释放已经较为充分,依然坚持港股科技趋势有中期配置的价值。”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中国AI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模型、硬件,还是应用,与海外大型经济体自2023年来已持续发展三年的周期不同。中国股指估值在全球估值盈利比较框架下仍具性价比,科技国产化率提升将是中长期主题,港股科技投资值得关注。
招商证券(香港)研究团队表示,南向资金的投资风格注重基本面,强调盈利增速的质量与持续性,偏好大市值、中速增长且高ROE的公司,对市值千亿以上企业长期超配。同时,近年来高股息股票的超配比例也明显提升,呈现“科技+红利”哑铃型配置结构,为港股投资提供新思路。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建议后市关注港股三大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供需格局变化下,下游商品价格上涨的周期股;二是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偏好转向防御的红利股;三是受到出海相关政策利好,中长期在出海领域有所布局的个股,把握港股投资机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