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市场长期在3000点至3500点区间震荡,尽管估值已大幅下降,但仍未摆脱束缚。文章分析了A股无法突破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巨量资金或提升资金利用率、实施有条件限制的“T+0”交易制度等解决方案。

A股市场再次逼近3400点,但尚未触及便掉头向下。自2007年上证指数首次突破3000点以来,A股市场长期在3000点至3500点区间宽幅震荡。18年间,A股始终未能摆脱这一束缚。

18年前,上证指数首次站上3000点,当时市场估值高昂,成为全球最贵之一。而今,尽管仍在同一区间徘徊,但股市估值已大幅下降。截至今年2月18日,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4.13倍,沪深300滚动市盈率更是低至12倍。

当前A股估值远低于美股市场,沪深300估值不到道琼斯、标普500的一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估值却比美股低一半,这显然不合理。

面对低估值,外资机构纷纷看涨A股,高盛、德银等接连调高评级。然而,A股仍未摆脱3000-3500点的束缚。

2024年,A股两次探底,在政策刺激下,上证指数一度涨至3674点,单日成交额创3.45万亿历史新高。遗憾的是,最终仍未能站稳3600点,回到熟悉的3000-3500点区间。

3674点成为A股顶部,市场甚至站不稳3400点。估值低、资金面改善,为何A股仍无法突破?原因有三:

一、3000-3500点间积累了庞大套牢筹码,需更大量能消化。

二、机构资金,尤其是量化基金,已习惯在此区间套利,不愿打破盈利策略。

三、A股市场容量大幅攀升,股票数量迅速增加,市值数倍于18年前。

这三个原因导致A股长期徘徊,但并非无法打破。一旦突破,市场指数将上行,量化基金高频套利策略将失效。

摆脱束缚的最好办法是巨量资金或提升资金利用率。考虑上方筹码峰区,内外资推动未必有效。可考虑实施有条件限制的“T+0”交易制度,改善资金利用率,借助市场情绪突破。

“T+0”改革非完全放宽,而是抑制过度投机、提升活力。一天内一次,一周不超过三次。满足投资者日内纠错需求,抑制过度投机、高频套利。

在估值低、政策发力、经济回暖背景下,A股已具备突破条件。资金不足可通过改革交易制度盘活。政策发力有望成为突破推进器,A股摆脱3000-3500点区域的时机成熟。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原标题:郭施亮:3400点久攻不下,A股何时克服“恐高症”?)

(责任编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