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围绕价值创造、传递与实现
AI导读:
市值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应如何围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三大核心进行市值管理,包括优化内部管理、强化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以及实施市值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证券时报记者潘玉蓉
市值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关注。今年,众多上市公司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那么,上市公司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市值管理呢?
在近期证券时报举办的第16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国际合作部副总监常迪力指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信心、实现长期价值的关键途径。市值管理应围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三大核心进行。
中上协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曾在“2024年世界投资者保护周”活动中,深入探讨了市值管理的定义、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迪力分享了其中的核心观点。
关于市值管理的定义,委员们认为,市值管理要求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强化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公司价值。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市值管理的核心,这与“伪市值管理”有着本质区别。评估市值管理时,不应仅看股价,而应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市值管理目标,全面考虑公司质量提升、价值经营和价值传播等方面的成效,综合评估市值管理成果。
在实施市值管理方面,不同行业、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会有不同策略。实践中,上市公司可通过落实现金分红政策、实施股份回购和注销、大股东及高管增持股份等方式增强投资者信心,平稳股价波动,维持公司合理估值。同时,通过实施中长期战略管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开展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应结合实际制定制度保障,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做好投资者分类管理,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加强舆情监测分析,及时回应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或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产生较大影响的舆情,把“眼球信息”转化为“价值信息”。同时,在定期报告发布等关键时点,应关注市场反馈,进行舆情引导。
市值管理需注意增强内驱力,正确理解股价波动与市值管理的关系,以及理解市值管理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市值管理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公司战略、治理、经营、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内需深入研究、统一部署,确保措施落地;对外需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区分股价自然波动与市值管理的合理干预,避免不当行为引发的市场操纵风险。”常迪力强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