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长城搅拌因虚增研发费用等违规行为被深交所监管追责,其创业板IPO之路受阻。公司研发费用突击增长勉强达到上市标准,深交所对其提出质疑并要求说明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是否真实准确。

3月14日,因虚增研发费用、研发项目内控执行混乱等违规行为,深交所对创业板IPO申报企业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凯电子”)及其保荐人、审计机构连发三道监管函。尽管科凯电子的创业板IPO之路早已于2024年4月终止(撤回),但仍被监管追责。

IPO企业通过“包装”研发投入冲刺IPO,实际研发创新能力存疑,此类行为可能误导投资者,损害市场公平性。时代商业研究院发现,同样存在突击式增加研发费用情况的是,自诩在国内搅拌设备行业具有技术先进性的浙江长城搅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搅拌”)。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0—2022年),长城搅拌即便在研发费用突击增长后,最近三年(指2020—2022年)的累计投入金额仍未达到“不低于5000万元”的上市标准,仅凭借最近三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速满足“不低于15%”的上市标准而最终达到创业板上市门槛要求。深交所上市委在审议会议现场,对长城搅拌2022年研发费用明细项目大幅增长提出质疑,并要求说明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调节研发费用以符合“三创四新”标准的情形。

自2023年9月15日过会至今,长城搅拌的创业板IPO审核进程陷入停滞已超一年半。该公司自过会后未再同步更新招股书,但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该公司仍有更新后续的定期财务报告。长城搅拌的创业板IPO之路是否还会继续?时代商业研究院向长城搅拌发函并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

研发费用突击增长勉强达标

长城搅拌主营搅拌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尽管长城搅拌自称具有技术和研发优势,但并未在招股书中明确说明其名下具体哪个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长城搅拌中低端设备的毛利率均高于高端设备。同时,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该公司的研发费用规模、研发费用率与同业可比公司对比处在下游水平,存在突击增长后才达到上市标准的情形。

2020—2022年,长城搅拌的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速达21.08%,其中2022年下半年较上半年突击增长了1.42倍。然而,即便在突击增长后,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在同业可比公司中仍较低。

对此,深交所上市委要求长城搅拌说明是否存在调节研发费用以符合“三创四新”标准的情形。同时,上市委还关注到,2022年长城搅拌研发人员薪酬及研发材料投入大幅增长,并要求说明原因与合理性,以及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是否真实准确。

长城搅拌表示,2022年新增研发人员及子公司长城工程提供研发设计服务是导致薪酬增长的原因,而研发材料投入增长则是批量更新升级了研发活动所用设备。对于4名担任董监高职务的核心技术人员薪酬全部计入研发费用,公司表示其中2名为专职研发高管,另外2名则主要负责研发项目管理工作,因此薪酬计入具备合理性。

定期报告显示,2023—2024年上半年,长城搅拌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继续有所增长,但仍处于同业可比公司下游水平。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